偏重的研究方向:内镜;临床 经验分享: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会刊,相比endoscopy,article和review(meta分析)的发表量要更多,中国人文章出现的频率也要高很多。总体来说关注这么多年,也投了N次(虽然没中几次),感觉对创新性的要求比较高,其次是方法,再次是样本量。一审很快,article和review基本送审一个多月都会审回来,但是整个流程很消耗时间,因为编辑一般都会决定很久,decision in process持续N天,最后还是拒搞。case,letter一般是两周左右给结果,但是发表时间很漫长
case,
9.26投稿第一次,
10.25小修第二次最后提交,通讯作者收到等编辑评论的通知,
排队等评论等了40天,
12.6杂志社accept。
两次小修我都很及时,都是第二天反馈提交。
一共2个月零10天,整篇文章尘埃落定。
27
审稿速度:12.0
偏重的研究方向:消化内镜;临床
经验分享:GIE杂志相对友好,如果文章质量还可以,会考虑送审;如果文章质量不行,会直接拒绝,或者建议转投iGIE。曾经投过两篇,其中一篇送审后被拒;另一篇大修后接收。GIE投稿状态汇总:
Submitted to Journal 提交至杂志
With Editor 编辑处理中
Alt Reviewer Invited 邀请审稿人
Review(s) Pending 审稿待批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审稿完成
Decision in Process 编辑决定中
Reject/Major Revision/Minor Revision/Accept 拒绝/大修/小修/接收
接收后1-2天签订版权**协议
接收后3-4天Online
接收后1个月Proof
32
审稿速度:1.0 | 投稿命中率:50.0
经验分享:准备投,投稿手续麻烦吗
22
在GIE发了10篇letter了,以前因为单位还算点小分,现在已经完全不算了,不过因为阅读习惯,每次遇到感兴趣的文章还是会写letter和作者讨论一下。说一下这个杂志的特点。GIE相比endoscopy还是比较容易中一些,主要因为发表的article数量和review数量都明显更多,内容也更庞杂,所以也更容易出现中国国内的文章。投稿时如果看到review pending就是送审了,没有的话就是没送审。文章如果送审了的话初审很快,一般一个月以内肯定有初步决定,但是到最后接收一般要三四个月。内容方面强调创新,前瞻性的新技术哪怕样本量比较小,实验设计比较简单也存在发的可能,相反回顾性的单中心一般很困难,国内基本也就复旦中山等几个医院有可能
195
返修后被拒,白白浪费3个多月,哎
158
审稿速度:1.0
偏重的研究方向:内镜
经验分享:GIE这篇文章, 9.26投稿第一次, 10.25小修第二次最后提交,通讯作者收到等评论的通知,等评论等了40天, 到12.6杂志社accept。 两次小修我都很及时,都是第二天反馈提交。 为啥评论的不显示呢 一共2个月零10天,整篇文章尘埃落定。
0
偏重的研究方向:内镜
经验分享:有投过病例的小伙伴吗,大概流程是咋样的
31
偏重的研究方向:内镜;临床
经验分享: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会刊,相比endoscopy,article和review(meta分析)的发表量要更多,中国人文章出现的频率也要高很多。总体来说关注这么多年,也投了N次(虽然没中几次),感觉对创新性的要求比较高,其次是方法,再次是样本量。一审很快,article和review基本送审一个多月都会审回来,但是整个流程很消耗时间,因为编辑一般都会决定很久,decision in process持续N天,最后还是拒搞。case,letter一般是两周左右给结果,但是发表时间很漫长
140
请教各位大神,alt reviewer invited是什么意思?
164
偏重的研究方向:RCT
经验分享:投稿20天,还是with editor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