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指导文件:在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表征、收集和报告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

2022-10-17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指南官网 发表于上海

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品(以下简称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可以调节(即刺激或抑制)内源性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抗癌作用。

中文标题:

FDA指导文件:在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表征、收集和报告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

英文标题:

Characterizing,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Immune-Mediated Adverse Reactio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eutic Clinical Trials

发布日期:

2022-10-17

简要介绍:

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品(以下简称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可以调节(即刺激或抑制)内源性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抗癌作用。与自身免疫性病因一致的不良事件应作为潜在的免疫介导不良反应 (imAR) 进行评估,以指导患者管理,并为药物标签或研究者手册(如适用)提供信息。

在本指南中,术语imAR是指在暴露于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且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发展一致,并且不能归因于其他原因(例如感染、创伤、其他药物)。虽然皮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在癌症临床试验中经常用于治疗 imAR,但缺乏不良反应的免疫抑制治疗史并不排除将其定性为 imAR,尤其是对于导致剂量中断的低级别 imAR。

本指南适用于调节内源性免疫系统并可能破坏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免疫耐受性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申办者。此类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例子包括单克隆抗体、抗癌疫苗和细胞因子。靶向肿瘤相关抗原 (TAA) 并直接发挥抗癌作用的吸附转移细胞癌症免疫疗法(例如,TAA 定向的转基因 T 细胞免疫疗法)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

本指南就应收集和评估的数据以及应包含在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新药申请 (NDA) 或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 中的 imAR 数据提供了建议,以评估不良事件是否符合 imAR 的条件。

相关资料下载:
2021-391_imAR events oncology_October 2022_published-2.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Cancer Cell | 淋巴结巨噬细胞 IL-33 信号通路在癌症免疫治疗耐受中的作用机制

在癌症治疗中,免疫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免疫抑制现象常限制治疗效果。该研究揭示了淋巴结巨噬细胞(MSMs)通过分泌免疫调节细胞因子 IL-33,显著影响癌症治疗效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Nature Genetics:破解癌症免疫逃逸密码:PD-L1琥珀酰化改写黑色素瘤治疗格局

《Nature Genetics》研究发现,黑色素瘤细胞中琥珀酰辅酶 A 可调控免疫检查点 PD-L1,线粒体代谢活跃患者生存率及免疫治疗有效率更高,揭示了新的 “代谢 - 免疫” 治疗范式。

Nat Nanotechnol:南京大学叶德举团队报道了一种肿瘤特异性纳米粒子,通过破坏溶酶体来激活焦亡,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该研究表明纳米纤维的串联控制溶酶体组装诱导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焦亡。

肿瘤免疫逃避、免疫编辑和肿瘤内异质性

癌症免疫治疗面临患者响应率差异难题,肿瘤免疫逃避、免疫编辑和肿瘤内异质性交织成 “生存三角”,决定治疗成败,未来突破需多手段解析与应对,解码博弈让癌症可控。

cDC1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传统 1 型树突状细胞(cDC1s)在癌症免疫治疗中作用关键,可交叉呈递抗原激活 CD8+T 细胞。肿瘤微环境抑制其功能,现有多种策略增强 cDC1s,未来结合新技术有望释放其更大潜力。

安徽医科大学刘琦/南开大学刘阳AM:双功能溶酶体靶向嵌合体纳米平台用于肿瘤选择性蛋白降解和癌症免疫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刘琦副教授联合南开大学刘阳教授构建了一种可以利用溶酶体降解途径实现细胞外蛋白、膜蛋白降解的新型LYTAC纳米平台(NLTC)。

FDA 行业指南草案:在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表征、收集和报告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