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克罗恩病部分解读

2018-05-1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临床荟萃

本文主要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和治疗部分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新共识的理解,提高CD的诊治水平.

中文标题: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克罗恩病部分解读

发布日期:

2018-05-15

简要介绍:

2018年5月,中华消化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该共识意见在2012年共识意见的基础上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进行了更新与完善,为医务人员规范诊治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更新、更全面的依据.本文主要对共识意见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和治疗部分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新共识的理解,提高CD的诊治水平.

下载附件:

(因为版权问题,不支持下载)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Nat Commun:同济大学胡勇研究发现耐酸趋化DNA微马达在炎症性肠病中用于益生菌递送

针对传统益生菌微胶囊缺陷,同济大学团队制备 DNA 微胶囊作为益生菌转运微马达,其具耐酸性、酸适应性与趋化性,可在炎症结肠释放益生菌,助力 IBD 治疗。

UEGJ:益生菌对IBD的疗效和安全性

益生菌可能有效诱导UC患者的临床缓解,并预防复发,特别是在轻中度UC患者中与5-ASA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为显著。

神奇生姜汤剂揭秘:广中医携手深圳中医院揭示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惊人效果!

研究旨在探讨SJXXD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聂广军Matter:新型纳米粒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攀升,现有疗法不佳。中科院团队开发 W@ZnNPs 纳米粒子,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微生态,经小鼠实验证实对 IBD 治疗效果良好。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组学视角揭示精神障碍相关基因通路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四个关键基因及其下游通路中,QDPR和HP与IBD风险增加相关,而DBI和MAX则对UC具有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为未来肠-脑轴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