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针灸流派絮刺火罐特色技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24-06-1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杂志 发表于上海

中风是一种由各种血管原因导致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给医疗系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文标题:

杨氏针灸流派絮刺火罐特色技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24-06-10

简要介绍:

中风是一种由各种血管原因导致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给医疗系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尽管中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下降,但最近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估计有1 100万中风流行病例,240万新的中风病例和110万与中风相关的死亡。中风后肌张力障碍成为中风后遗症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关资料下载:
杨氏针灸流派絮刺火罐特色技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基于日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JADER)数据库的分析

研究发现Lurasidone引发肌张力障碍的比例高于其他药物。女性患者的风险较高,且迟发型肌张力障碍的发生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91.5天的时间阈值可以有效区分恢复和未恢复的病例。

综述|肉毒毒素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文章揭示了BoNT可通过影响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微观结构、代谢水平,以改善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为进一步探索肌张力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研发潜在的干预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肌张力障碍(dystonia)临床六大现象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运动障碍,其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常重复出现。

好文推荐 | 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复杂,临床认知不足,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

王共强:任务特异性肌张力障碍(TSD)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多样的“一组以持续或间歇性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导致异常的、经常是重复的运动、姿势或两者兼有”。最近更新的共识意见分类肌张力障碍的两个轴:临床特征和病因。

专访宣武医院王云鹏:不同类型肌张力障碍神经调控的疗效和经验

到现在为止,半年内仅我自己收治了20多例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功能神外全科今年应该有100多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等脑血管后遗症出现肌张力障碍大概每年有10多例的神经调控治疗。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