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2-10-24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根据我国ADC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联合制定了ADC药物不良反应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文标题:

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22-10-24

简要介绍: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药物三部分共价偶联组成,是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ADC药物创新的分子设计和作用机制兼具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强大杀伤作用以及抗体药物的精准靶向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在ADC药物肿瘤治疗中,对可能出现的血液系统毒性、心脏毒性、肺毒性、肝毒性以及眼毒性等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必要的管理不容忽视。截至2022年8月,在我国已有5种ADC药物获批上市,随着ADC药物的广泛应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用药安全性管理体系,有助于把握ADC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最佳的治疗时机并及时制定最优处置方案。为此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ADC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联合制定了ADC药物不良反应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_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pdf)] GetToolGuiderByIdResponse(projectId=1, id=4ea9a1c002e50186, title=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enTitle=, guiderFrom=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authorId=0, author=, summary=根据我国ADC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联合制定了ADC药物不良反应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 cover=https://img.medsci.cn/Random/black-medical-stethoscope-PNNGEKA.jpg, journalId=0, articlesId=null, associationId=897, associationName=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associationIntro=null, copyright=0, guiderPublishedTime=Mon Oct 24 00:00:00 CST 2022,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span style="color: #666666;">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药物三部分共价偶联组成,是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ADC药物创新的分子设计和作用机制兼具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强大杀伤作用以及抗体药物的精准靶向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在ADC药物肿瘤治疗中,对可能出现的血液系统毒性、心脏毒性、肺毒性、肝毒性以及眼毒性等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必要的管理不容忽视。截至2022年8月,在我国已有5种ADC药物获批上市,随着ADC药物的广泛应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用药安全性管理体系,有助于把握ADC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最佳的治疗时机并及时制定最优处置方案。为此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ADC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联合制定了ADC药物不良反应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nbsp;</span></p>, tagList=[TagDto(tagId=8449, tagName=抗体偶联药物), TagDto(tagId=105587, tagName=抗体偶联药物治疗)],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5, categoryName=肿瘤,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11, categoryName=药械,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5, categoryName=指南&解读,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1100, categoryName=达仁堂循证e学界,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8449, articleKeyword=抗体偶联药物,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8449, guiderKeyword=抗体偶联药物, guiderKeywordNum=6, haveAttachments=1, attachmentList=null, guiderType=0, guiderArea=共识, guiderLanguage=0, guiderRegion=3, opened=0, paymentType=, paymentAmount=1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2789, appHits=19, showAppHits=0, pcHits=439, showPcHits=2770, likes=0, shares=5,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Sun Oct 30 16:13:00 CST 2022, publishedTimeString=2022-10-24,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0, editor=lixiang, waterMark=0, formatted=0, memberCards=[], isPrivilege=0, deleted=0, version=7, createdBy=null, createdName=lixiang, createdTime=Mon Oct 24 09:05:30 CST 2022, updatedBy=6459136, updatedName=艺玮, updatedTime=Fri Jan 05 17:37:34 CST 2024, courseDetails=[], otherVersionGuiders=[], isGuiderMember=false, ipAttribution=,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_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pdf)])
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_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pdf
下载请点击: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中国原研ADC药物YL201实现晚期实体瘤治疗重大突破!

中山大学团队开展的全球多中心 1 期 / 1b 期临床试验显示,国产原研药 YL201 治疗晚期实体瘤疗效显著,安全性可控,为相关肿瘤患者提供新选择。

Nature Medicine:抗癌战场迎来"智能导弹"!B7H3靶向药物改写晚期实体瘤治疗困局

《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YL201 作为 B7H3 靶向 ADC 药,对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晚期实体瘤疗效佳,安全性好,其独特技术平台有突破,III 期试验已启动。

点击化学:开启ADC的“黄金时代”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让点击化学受关注,它是高效精准分子合成技术,能赋能 ADC,具精准靶向等优势,介绍其在 ADC 合成中的应用、面临挑战及前景,已有超 20 款相关 ADC 进入临床。

双抗ADC药物:抗癌治疗的下一次革命?

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挑战,双抗 ADC 结合双抗与 ADC 优势,可精准靶向、克服耐药等。当前 4 款国产药领先,也面临拓宽靶点等挑战。

ADC的耐药机制

ADC 在肿瘤治疗中有进展但晚期患者易耐药,耐药机制可按结构分类,包括抗原表达变化、摄取加工异常及有效载荷相关问题,优化治疗或可克服耐药,扩大疗效。

ADC的迭代史

本文回顾 ADC 过去十年发展,介绍其构成、各代 ADC 特点、不同形式、新靶标及释放系统、新型细胞毒药物等,探讨毒性、耐药机制,指出虽有局限但前景乐观,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抗体偶联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前评价专家共识

中国药学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18-07-30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第一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 · 2022-06-16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第1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2022-08-30

FDA“抗体偶联药物的考虑”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07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