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复旦大学罗敏研究揭示了IFN-γ是不同癌细胞类型抗原呈递的有效刺激剂

2025-05-30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研究展示了一种基于抗原富集肿瘤细胞膜(AECM)的快速和通用的制备个性化纳米疫苗的策略,用于早期干预。

个性化癌症疫苗可激发强大的 T 细胞免疫力和抗肿瘤效力,但鉴定肿瘤特异性抗原仍然具有挑战性,严重限制了治疗窗口。采用癌细胞膜的仿生纳米疫苗显示出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并刺激T细胞对多种肿瘤抗原的反应,尽管肿瘤会发展出多种机制来减少抗原呈递。

2025 年 5 月 23 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罗敏唯一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Neoantigen enriched biomimetic nanovaccine for personalized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研究展示了一种基于抗原富集肿瘤细胞膜(AECM)的快速和通用的制备个性化纳米疫苗的策略,用于早期干预。

干扰素-γ可有效刺激多种癌细胞的抗原提呈。通过将产生的AECM与PC7A佐剂(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激活聚合物)偶联,AECM@PC7A纳米疫苗即使在低剂量下也可诱导稳健的多新表位T细胞应答,从而在多种小鼠癌症模型中实现了显著的肿瘤消退和转移抑制。这种抗肿瘤应答依赖于MHC-I限制性抗原提呈和CD8+T细胞活化,而树突状细胞主要通过异装将AECM抗原提呈给初始T细胞。AECM@PC7A与不同剂型的疫苗相比,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并在手术后和人源化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显示出治疗潜力。这项概念验证研究为快速开发适用于广泛患者的早期干预的个性化癌症疫苗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通用途径。

图片

免疫检查点阻断和CAR-T疗法已表明T细胞免疫在癌症免疫治疗中起着核心作用。治疗性癌症疫苗可以通过递送肿瘤抗原和免疫佐剂来诱导有效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源自体细胞突变的肿瘤新抗原仅由肿瘤细胞表达,提供了规避自身表位的T细胞中心耐受性的机会,从而诱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以根除癌症。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改进新抗原的预测和验证。具有高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个性化新抗原疫苗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并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然而,目前新抗原发现的效率仍然很低,预测阳性率为<6%。特别是,整个疫苗开发过程非常耗时,通常需要3个月的一轮筛选和准备。因此,治疗窗口受到很大限制,许多癌症患者错过了早期干预,严重限制了基于新抗原的疫苗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需要以快速有效的方式设计个性化癌症疫苗的策略。

使用自体细胞衍生成分的仿生癌症疫苗在个性化免疫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癌细胞可以承受来自患者的多种肿瘤抗原,允许多表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而无需精确的抗原鉴定和合成。使用癌细胞裂解物或辐照全癌细胞的疫苗临床试验一直在黑色素瘤、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中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癌细胞膜含有已经经过MHC/HLA加工的肿瘤抗原,在触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方面具有优势。最近,在基于细胞膜的纳米疫苗的配方中探索了多种癌细胞,以进一步加速对各种T细胞的刺激。这些疫苗能够在体内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并与其他免疫疗法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然而,肿瘤会发展出多种机制来减少抗原呈递。因此,通常需要高剂量的基于癌细胞的疫苗来引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这对样本采集构成挑战并可能增加副作用。因此,通过治疗剂增加肿瘤特异性抗原丰度和对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并使用这些细胞膜作为抗原来源,将提供克服这些限制的机会,以促进个性化癌症疫苗的临床使用。研究之前通过将抗原肽与合成聚合物PC7A直接混合开发了一种激活STING的纳米疫苗,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引发了强大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除了促进肽递送和胞质释放外,PC7A还是一种多价STING激动剂,可作为激活先天免疫反应的强疫苗佐剂。PC7A在大鼠和食蟹猴中提出了最佳安全性评价,目前正在进行实体癌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NCT06022029)。

在这项研究中进行了高通量分析,揭示了IFN-γ是不同癌细胞类型抗原呈递的有效刺激剂。抗原富集细胞膜包被的PC7A纳米疫苗(AECM@PC7A)诱导了强大的多表位T细胞应答,在多种小鼠癌症模型和人源化异种移植模型中产生了强大的抗肿瘤效果,为简单有效地设计个性化癌症疫苗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

图片

图1AECM@PC7A在人源化CDX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977-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230, encodeId=de4c226e230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cc945e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FN-γ#</a> <a href='/topic/show?id=589a12e409d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个性化癌症疫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457, encryptionId=ddcc945e53, topicName=IFN-γ), TopicDto(id=127409, encryptionId=589a12e409dd, topicName=个性化癌症疫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29 17:34:15 CST 2025, time=2025-05-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2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Blood:巨噬细胞TNF-α纵容供体T细胞合成IFN-γ促进骨髓衰竭

中心点:宿主巨噬细胞来源的TNF-α和供体T细胞上表达的TNF-αR在小鼠免疫介导的骨髓(BM)衰竭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BM中合成TNF-α的CD16+CD68+巨噬细胞的量要高于健康供体的。摘要:一直以来都认为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其他骨髓衰竭综合征的免疫病理生理,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有研究人员在小鼠

Sci Rep:研究揭示人牙周膜干细胞对IFN-γ和TLR激动剂的反应

与其他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牙周膜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受不同的细胞因子调节,特别是通过干扰素-γ(IFN-γ)调节。相比之下很少有研究探究了通道样受体配体对这些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究了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对IFN-γ和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同时刺激的反应。探究了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白介素(IL)-6、IL-8和单核细胞趋

Ann Rheum D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IFN-γ可协同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结局

IFN-γ是决定MSCT对RA疗效的关键因素,MSC 联合IFN-γ治疗策略可以大大提高MSC对RA的临床疗效。

JOURNAL OF PATHOLOGY:干扰素和雄激素破坏小鼠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

本文强调了男性雄激素和主动自身免疫如何降低线粒体功能、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压力信号的药物阻断如何保护心脏功能,这些研究为IFN-γ在疲劳、能量代谢和自身免疫方面的不同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Med Sci Monit:中国人群IFN-γ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中干扰素γ(IFN-γ)多态性和表达谱对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的影响。研究人员从89例AS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组中收集血样。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方法对IFN-γ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测对照组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使用χ2检验计算具有95%置信区间(95%CI)及比值比(OR),以评估AS易感性和IFN-γ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此外,通

JCI:IFN-γ相关mRNA数据能够预测患者对PD-1抗体的响应

JCI:IFN-γ相关mRNA数据能够预测患者对PD-1抗体的响应 Pembrolizumab已经被广泛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相比于化疗或伊匹单抗,pembrolizumab能够显著提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 靶向程序化死亡蛋白(PD-1)从而实现肿瘤细胞

A&R:抗下调的STAT4风险单倍型通过CD4 T细胞IFN-γ的产生导致狼疮性肾炎

SLE相关STAT4单倍型与IL-12介导的STAT4转录调控异常相关。风险变体的携带者表现出放大的CD4促炎能力,在SLE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