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自身免疫性肝炎中与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相关的腹部MRI特征

2025-06-09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磁共振成像(MRI)可对整个肝脏进行非侵入性宏观观察。通过将微观组织学与宏观 MRI 相结合,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做出更明智的临床决策。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性肝脏疾病,其特征为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循环自身抗体阳性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由于起病隐匿,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肝硬化。AIH 的组织学坏死炎症活动程度与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相关,精确评估坏死炎症分级是启动治疗的关键指标。尽管患者对免疫抑制剂的初始反应良好,但 50-87% 的患者在停药后会复发。复发、持续性肝脏活动及初始肝硬化均与不良预后相关,这凸显了准确评估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的必要性。

肝活检是评估 AIH 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性、潜在并发症及采样误差促使人们寻找非侵入性替代方法。尽管转氨酶和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正常等生化指标被广泛应用,但组织学缓解往往滞后于生化指标。研究显示,仅有 33-7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 IgG 正常的患者达到组织学缓解。其他非侵入性标志物,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纤维化 - 4 指数(FIB-4),在 AIH 中的评估效能欠佳。超声弹性成像虽常用于评估肝纤维化,但其结果受炎症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可对整个肝脏进行非侵入性宏观观察。通过将微观组织学与宏观 MRI 相结合,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做出更明智的临床决策。既往研究表明,某些 MRI 特征与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而 DILI 在临床和组织学上与 AIH 具有相似性。这提示 MRI 可能用于评估 AIH 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但该领域的研究仍较为有限。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究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相关的腹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特征。

研究回顾性纳入肝活检后 3 个月内接受腹部增强 MRI 检查的 AIH 患者,收集其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肝脏体积、MRI 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逻辑回归分析,构建 MRI 模型及血清学模型,用于诊断重度组织病理学改变及预测治疗反应不足(IR)。

共纳入 100 例 AIH 患者(中位年龄 57.0 岁,女性占 79.0%),重度门管区炎症诊断中网状纤维化和肝 V-VIII 段体积与全肝体积比(SV-SVIII/TLV)的 AUROC 为 0.765;重度融合性坏死诊断中肝裂增宽、网状纤维化和肝 I-III 段与 IV-VIII 段体积比的 AUROC 为 0.796;重度组织学活动度诊断中腹水和 SV-SVIII/TLV 的 AUROC 为 0.748;肝硬化诊断中腹水、网状纤维化和肝 I 段体积与全肝体积比的 AUROC 为 0.833;IR 预测中腹水、胆囊壁水肿和肝内一过性信号衰减差异的 AUROC 为 0.796。


表 与治疗反应不佳独立相关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本项研究表明,MRI 模型在评估 AIH 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方面表现出较好效能,结合 MRI 与血清学模型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原文出处:

Xiao Han,Dawei Yang,Yu Su,et al.Identification of abdominal MRI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severity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autoimmune hepatitis.DOI:10.1007/s00330-025-11578-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423, encodeId=31a52268423b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87886340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自身免疫性肝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6340, encryptionId=e878863401f, topicName=自身免疫性肝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8 15:21:50 CST 2025, time=2025-06-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0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 Hepatol:硫唑嘌呤与吗替麦考酚酯诱导初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缓解的随机对照试验

在初治AIH患者中,MMF联合泼尼松龙治疗24周生化缓解率显著高于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龙治疗。使用硫唑嘌呤与更多(严重)导致停止治疗的不良事件相关,提示MMF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九问九答 | 解析AIH、PBC诊断中自身抗体的那些疑点和困惑

本文综合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治中出现的在自身抗体相互关系和解释结果等方面的一些困惑问题,参考有关指南、文献及专著等资料进行以下简单解答。

JHEP Rep: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与硫唑嘌呤的长期结果比较

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一线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4周无反应率较低,12个月及随访结束时完全生化缓解率较高。

罕见病例|PBC-AIH重叠综合征合并肺隐球菌病1例

本病例为1例重叠综合征,在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现并治疗肺隐球菌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异常,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评估了更换抗真菌药物的可行性。

Journal of Hepatology:硫唑嘌呤与霉酚酸酯对治疗初期自身免疫性肝炎缓解的诱导作用

在初发AIH患者中,MMF联合泼尼松龙的治疗方案在24周时实现了更高的生化缓解率,并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和更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龙的方案。

Hepatology:华中科技大学刘梅/田德安揭示肝内Treg功能损伤致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机制

该研发现尽管AIH疾病进展过程中肝内Tregs数量不断增加,但其功能却显著受损,未能有效抑制效应T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反应。

专家论坛|杨文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总结AIH的组织学特征、不同的病理组织学谱、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的鉴别诊断和最新进展。

述评|滕晓东:重视病理活检,关注自身免疫性肝炎/胰腺炎病理学进展

肝活检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对相关病变进行准确评估,对慢性肝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关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Tfh在AIH中的致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Hepatology: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英夫利西单抗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少且可控。对于使用标准和二线免疫抑制剂仍未达到生化应答的人群,该疗效是合适的,提示英夫利西单抗可能是AIH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挽救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