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脂质-前药纳米颗粒,登上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2023-07-08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法国萨克雷大学Patrick Couvreur等人发表最新综述,描述了基于脂质-前药的纳米药物的化学合成、理化性质、结构和药理活性,并讨论了临床转化治疗严重疾病的途径和前景。
纳米药物存在载药量低和具有不受控制的“突然释放”等缺点。而将前药策略与纳米结构载体相结合,可以通过改善通过生物屏障的扩散、病变区域脂质缀合物的酶促激活、药物保护、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细胞内递送和/或靶向特性来帮助克服这些限制。
由于超分子化学的进步以及药物、脂质和药物-脂质化学连接修饰的可调控性,如今已经可以开发出脂质-前药偶联物,该偶联物可以在具有独特超分子组织的水性介质中自发自组装成纳米颗粒,而无需额外的赋形剂。近期,法国萨克雷大学Patrick Couvreur等人发表最新综述,描述了基于脂质-前药的纳米药物的化学合成、理化性质、结构和药理活性,并讨论了临床转化治疗严重疾病的途径和前景。相关工作以“Self-assembled lipid–prodrug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文章要点】
脂质-前药纳米药物通过调节药物释放、减少药物代谢、改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以及增强细胞内递送,可将纳米颗粒和前药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典型的脂质-药物生物偶联物由脂质载体分子、药物和化学间隔物组成,同时,如果需要,化学间隔物还可以被设计成对刺激产生响应的片段。
质-前药纳米药物的超分子结构是前药生物活性及其药理活性的关键因素。
脂质前体药物纳米药物在癌症、神经疾病、传染病或失控炎症的实验模型中显示出比其母体药物更高的体外和体内药理活性。
由于前药化学合成、药物释放控制、缺乏预测性临床前模型以及需要改进患者选择等方面的困难,脂质-前药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仍然有限。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2-023-00082-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