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 KONO-S吻合术在减少克罗恩病术后内窥镜复发方面并不优于传统吻合术
2024-10-19 xuyih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是一种诱因不明,可以影响整个消化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从口腔至肛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穿透性消化系统疾病,可导致肠道损伤和残疾。虽然有了新的治疗选择,但手术需求率仍然很高,大约40%的患者在疾病进展10年后需要至少接受一次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不能治愈CD,而且术后复发率很高,在术后一年内,内镜下复发率在30%至90%之间,同时,5年后有18%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我们知道,回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是主要的疾病复发部位,早期术后内镜下病变的严重程度可预测进一步的症状性复发。自2003年起,日本的Kono教授本团队推出了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即在回肠末端进行对肠系膜侧的吻合,并使用手缝合技术,该技术被称为Kono-S吻合术。Kono等人于2011年发表的研究显示,与传统吻合术相比,Kono-S吻合术在5年的手术疾病复发(POR)更低(0% vs 15%)。最近,意大利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传统的侧侧吻合术相比,Kono-S吻合术显著降低了内镜下POR率。鉴于这些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的不同外科技术下的CD术后内镜下复发率。
为此,研究人员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回结肠切除术和Kono-S吻合术的所有CD患者纳入了研究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同时在手术后6至12个月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评估术后内镜下复发情况。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将患者与同一中心接受常规吻合术手术的历史患者队列进行比较来观察哪种手术方式更为优秀。主要观察终点是内窥镜POR(评价标准:Rutgeerts 评分 ≥i2)。最后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评估与 POR 相关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Kono-S组30例,对照组55例。在基线治疗方面,两组患者在CD疾病特征或已知的POR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暴露于生物制剂)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6至12个月时,内窥镜POR率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Kono-S 组为 56.7%,对照组为 49.1%; P= .50),根据改良Rutgeerts评分≥i2b为参考依据,内窥镜 POR也没有统计学差异(Kono-S组为46.7%,对照组为40%;P = .55)。最后,两组临床复发率相似,且无手术复发发生。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的类型与内窥镜 POR 无关(OR,1.229;95% CI,0.461-3.274,P = .68); 然而,术后抗TNF治疗为保护性因素(OR,0.337;95% CI,0.131-0.865 P = .02)。
手术示意图
最后研究人员总结道,Kono-S吻合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但在本项研究中并未降低6至12个月内内镜复发的风险。本项研究结论,需要进行更多随机、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来确认这些结果。
原始出处:
Gaëlle Tyrode, et al. KONO-S Anastomosis Is Not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Anastomosis for the Reduction of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Recurrence in Crohn’s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24. https://doi.org/10.1093/ibd/izad21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Kono-S吻合术显著降低了内镜下POR率。
79
回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是主要的疾病复发部位,早期术后内镜下病变的严重程度可预测进一步的症状性复发。
8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穿透性消化系统疾病,可导致肠道损伤和残疾。
79
学习了,谢谢分享
78
感谢您的分享
73
#克罗恩病# #内镜复发#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