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文章--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智能医疗机器人是科幻小说中的常客,但利用智能手机、Alexa或Siri等语音系统实现个性化医疗似乎已经成为现实。随着医疗信息学的发展,复杂的机器算法为远程医疗分析提供了可能,数据驱动已成为个性化医疗和精确公共卫生的基础。相比于其他行业,医疗实践受数字革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也许人工智能(AI)将大幅改变未来的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成立时,AI的核心目的是产生具有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通用智能系统,但直到2010年才取得较大突破--AI获得了深入学习能力,通过样本输入建立模型,生产出无需编程就能学习的系统。
虽然医疗领域AI的前景令人兴奋,但临床实践仍十分有限,如何将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仍是巨大的挑战。IBM Watson与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AI项目先后终止,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除技术以外的社会道德以及伦理法律均是AI临床推广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2107年,在临床信息学日益强大的背景下,临床医生和数据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开始产生积极的结果,从大型数据集中获取所需的资料并得出见解,AI已经成为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支柱,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在未来一定能够实现。
【2】PET指导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eBEACOPP强化治疗方案(剂量升级的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以及甲基苄肼)是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但其存在严重的毒性。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接受减量的eBEACOPP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根据PET代谢反应测定结果调整患者eBEACOPP的治疗强度对疾病的控制效果。
在这项III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中,18-60岁的新确诊的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参与。患者先进行2轮标准eBEACOPP强化治疗。根据PET结果,将患者分为PET-2阳性应答患者或阴性应答患者。阳性患者随机接受额外的6轮标准eBEACOPP治疗(总计8轮)或eBEACOPP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8×R-eBEACOPP);PET-2阴性患者随机接受额外的6轮标准eBEACOPP治疗(8×eBEACOPP)或额外2轮标准eBEACOPP治疗(总计4轮,4×eBEACOPP)。研究的主要终点是5年无进展生存率。
研究招募2101名患者,其中156人不符合要求。PET阳性患者434人,每组217人,eBEACOPP组5年的患者生存率为89.7%(95% CI,85.4-94.0),R-eBEACOPP组为88.1%(83.5-92.7)。PET-2阴性患者中6-8轮以及4 轮eBEACOPP治疗组分别为504和501人,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8%和92.2%,差异为1.4%。4轮eBEACOPP治疗组患者严重感染率 (8% vs 15%)以及器官毒性(8% vs 18%)降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率如下:PET-2阳性8轮组1例(<1%)、8轮R-eBEACOPP组3例(1%);PET-2阴性6-8轮组6例(1%)。
研究认为,PET阳性的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强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不会改善患者预后,而对于PET阴性患者,减少强化治疗至4轮也不会影响对疾病的控制。PET-2指导的eBEACOPP强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疾病并且减少治疗毒副作用,有望成为今后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克罗恩病患者推荐进行肠道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粪便钙卫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监测,但这些生物标志物监测对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尚不清楚。近日研究人员在内镜确诊的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中,考察了根据临床症状和生物标志物的严格临床管理与根据临床症状的一般临床管理对患者症状的影响。
CALM研究是一项开放、随机、对照III期研究,22个国家的74个临床中心参与。18-75岁内镜确诊的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参与,患者根据吸烟、体重以及病程分层,随机进行严格的临床控制或一般临床控制。患者的治疗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升级,从无治疗--阿达木单抗诱导随后阿达木单抗每隔一周--阿达木单抗每周治疗--每周阿达木单抗和每日硫唑嘌呤治疗。严格控制组治疗升级的指标包括:粪钙卫蛋白≥250 μg/g, C-反应蛋白≥5mg/L, 克隆病活动指数≥150或前一周使用强的松;一般治疗组治疗升级的依据为:克隆病活动指数较基线恶化70-100分、得分超过200以及前一周使用强的松。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48周后黏膜愈合以及无深层溃疡。
总计244名患者参与,每组122人,其中临床控制组平均病程0.9年,严格控制组平均病程1.0年。研究发现,严格控制组患者48周主要终点达标率高于一般临床控制组(56例【46%】vs 37例【30%】),调整后的差异为16.1%(95% CI 3.9-28.3; p=0.010)。105例 (86%)严格控制组以及100例 (82%)一般控制组患者出现临床相关不良事件,无死亡病例发生,严格控制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恶心、鼻咽炎以及头痛;一般控制组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疾病加重、关节痛以及鼻咽炎。
研究证实,对于早期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根据临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时升级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方案,可获得更好的临床和内镜结果。未来的研究应该评估该策略对肠道损伤、手术、住院和致残等长期结果的影响。
【4】21世纪炎性肠病全球发病率
在21世纪,炎性肠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研究人员对炎性肠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进行了评估。
研究人员在MEDLINE和Embase中检索2016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1990年后Crohn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的观察性、基于人口的研究报告。基于人口即:覆盖特点区域的全部居民,且患者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此外,纳入本次分析的文章要求Crohn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需分开报道。排除无原始数据或仅有儿童期(<16岁)的发病率的文章。研究人员建立Crohn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119个研究)和患病率(69个研究)的等值线图。
共筛查出147项研究,其中119项发病率研究、69项患病率研究。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欧洲(挪威 溃疡性结肠炎 505/100000;德国 Corhn氏病 322/100000)和北美(USA 溃疡性结肠炎 286/100000;加拿大 Crohn氏病 319/100000)。在北美、大洋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炎性肠病的患病率均超过0.3%。16个(72.7%,22)关于Crohn氏病和15个(83.3%,18)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报道显示在北美和欧洲炎性肠病的发病率保持稳定或有所降低。1990年起,在非洲、亚洲和南美的多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21世纪初,炎性肠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在新兴的更加西方化的工业化国家中发病率加速增长。尽管西方国家发病率保持稳定,但患病率仍高于0.3%。上述结果强调,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进一步降低炎性肠病的发病率。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
92 举报
学习
105 举报
学习了
105 举报
学习
82 举报
学习
113 举报
学习了
71 举报
学习
57 举报
学习
70 举报
学习
73 举报
学习
6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