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Liangliang Xu/Sien Lin教授团队揭示Kdm5c调节骨生成和骨形成的新机制

2024-06-13 Genes and Diseases Genes and Diseases 发表于上海

研究揭示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C(Kdm5c)通过PI3K/Akt/HIF1α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生成和骨形成的过程。

图片

骨折愈合不良或残疾对肢体的功能状态和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骨痂形成、新骨生长等骨折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骨折部位的缺血微环境常常影响MSCs的存活和分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Liangliang Xu教授团队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Sien Lin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了题为“Histone demethylase Kdm5c regulates osteogenesis and bone formation via PI3K/Akt/HIF1α and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s”的研究快讯,揭示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C(Kdm5c)通过PI3K/Akt/HIF1α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生成和骨形成的过程。

1. Kdm5c缺失与骨生成受损

研究团队建立Kdm5c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这些小鼠的骨架明显小于野生型(WT)小鼠(图1 A–F),骨密度和骨体积也显著降低(图1 G、H)。Kdm5c敲除的MSCs在体外骨生成分化能力减弱,骨形成率和矿化速率降低。进一步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Kdm5c敲除小鼠骨组织中与骨形成相关的蛋白(如OPG、OCN、OPN)也显著减少。

2. Kdm5c对PI3K/Akt和Wnt信号通路的调控

RNA测序分析显示,Kdm5c敲除小鼠的MSCs中,有112个基因上调,而612个基因下调。KEGG分析发现,这些下调的基因涉及多条与骨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和Wnt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水平的下降(图1 I、J)。

3. Kdm5c过表达与骨折愈合加速

在骨折愈合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过表达Kdm5c 的MSCs显著加速了小鼠的骨折愈合过程,小鼠的骨密度和骨体积增加,力学性能更好。此外,骨折部位的OCN和HIF1α水平也有所升高,表明Kdm5c的过表达对骨折修复有促进作用(图1K–O)。

图片

图1. Kdm5c缺失通过抑制PI3K/Akt/HIF1α和Wnt/β-catenin途径损害骨发育,其过表达加速骨折愈合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Kdm5c在骨生成和骨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还为我们提供了骨折治疗的新思路。Kdm5c过表达的MSCs作为一种潜在的骨折治疗手段,未来有望在骨折修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Kdm5c在骨折修复和骨生成中的机制,并测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3001071  

引用这篇文章:

Li Y, Ding L, Zhang Y, et al. Histone demethylase Kdm5c regulates osteogenesis and bone formation via PI3K/Akt/HIF1α and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s. Genes Dis. 2024;11(1):64-6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9762, encodeId=4e2b2209e621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996101e270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生成#</a> <a href='/topic/show?id=edbf1154825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Kdm5c#</a> <a href='/topic/show?id=7c8c1154838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C#</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5482, encryptionId=edbf11548255, topicName=Kdm5c), TopicDto(id=115483, encryptionId=7c8c1154838c, topicName=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C), TopicDto(id=101727, encryptionId=6996101e2704, topicName=骨生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13 17:56:54 CST 2024, time=2024-06-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 Cell Mater:通过非病毒基因递送BMP-2/6和BMP-2/7形成异二聚体促进骨生成

非病毒基因传递是一种安全的技术以持续生理剂量的方式来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多种BMP的共同递送可形成更有效的BMP异二聚体。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BMP-2/6和BMP-2/7的非病毒共转运,以产生异二聚体。使用编码BMP异构体(pBMP)的质粒DNA对山羊MSCs进行非病毒转染,已知与成骨有关的BMP异构体:BMP-2,-6或-7。结果,BMP-2,-6和-7可在MSCs中产生并且可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研究进一步揭示UNC5B在骨生成中的作用

UNC-5 netrin受体B(UNC5B)是netrin-1的依赖性受体,在介导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尽管UNC5B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UNC5B在骨生成中所起的作用仍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证明了UNC5B是人体脂肪干细胞(hASCs)在体外和体内成骨分化所必需的。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机制上UNC5B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来促进成骨分化。 总之,这些发现提示了UNC

Biosci Rep: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可增强牙周膜细胞成骨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牙周膜细胞(PDL)成骨的影响。建立rhBMP-2(pcdna3.1-rhbmp-2)表达载体。使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获得PDL细胞,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验证。将所获得的PDL细胞分为实验组(pcDNA3.1/rhBMP-2-EGFP转染细胞),空白组(未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细胞)。使用Western blot分析rhBMP

中美科学家揭示骨生成新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经中美专家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发现了骨生成的新机制,提出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为骨质疏松、硬化、增生及骨肿瘤等骨骼疾病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 日前,相关成果在《自然-医学》上发表,湘雅二医院谢辉博士为第一作者。 在人体骨骼中,成骨细胞的功能是促进骨形成,破骨细胞的功能是促进骨吸收和更新,前者功能减弱或后者功能增强都会造成骨

Int J Nanomedicine:新型植体表面修饰系统可更好的促进骨生成

无机材料广泛用于医疗器械,如人造心脏、血管和关节、支架以及用作药物输送系统的纳米载体。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生物惰性和其适应分子的能力而特别受关注。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方法,其中碳纳米材料被用作全身递送药物的纳米载体。 我们开发了一种药物输送系统,其中使用材料结合肽将氧化的单壁碳纳米角(oxSWNH)固定在钛(Ti)表面上以实现局部药物输送。为此,我们利用了包含Ti结合肽和SWNH结合肽的核心序列的双特异

Sci Rep:磁性介孔硅酸钙/壳聚糖多孔支架具有促进骨生成和增强协同光热疗对抗骨肉瘤的能力

开发多功能生物材料来修复去除肿瘤后的骨缺损并抑制肿瘤复发仍然是临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研究中个,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由M型铁氧体颗粒(SrFe12O19)、介孔硅酸钙(CaSiO3)和壳聚糖(CS)制成的创新型多功能磁性介孔钙硅酸盐/壳聚糖(MCSC)多孔支架,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和骨再生性能。 CaSiO3微球中的介孔有助于药物递送,并且SrFe12O19颗粒改善了光热疗法(PTT)的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