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一例

2024-07-28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60岁徐先生患带状疱疹疼痛剧烈,介绍其机制,强调早期干预,指出硬膜外腔阻滞镇痛效果显著,能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

患者徐先生,男,60岁。发现左侧胸部、胸背部、上臂后侧疼痛5天,加重伴疱疹3天,入院诊断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剧烈,NRS疼痛评分8分,自述疼痛为闪电样、针刺样发作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已经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衣服摩擦即可导致剧烈疼痛加重发作。

图片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缠腰火丹”、“蛇缠腰”、“蛇盘窗”等,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ZAP的发生主要与外周或中枢神经敏化相关。皮损出现前,神经痛主要由神经纤维受刺激引起,皮损出现后,伤害感受性疼痛出现并逐渐加强,而皮损愈合后的疼痛再次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带状疱疹急性期时,VZV在神经节内及邻近细胞内大量复制,引发的炎症导致局部神经组织损伤,引起周围神经的相应神经元敏化,出现剧烈疼痛。

对ZAP进行更早期干预,并针对不同时期疼痛的发生机制,给予连续性和针对性干预措施,合理选择和组合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物理康复治疗等,可以避免或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硬膜外腔阻滞作用于神经传导通路,术者可以根据受损神经选择相对应的位置实施穿刺,能降低神经敏化,可以很快地、极大地缓解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并且能明显减少PHN的发生率。

硬膜外腔连续+自控镇痛,只需要将一个细长的导管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到相应椎间隙的硬膜外,将药物通过导管持续泵入相应的硬膜外腔,并在需要时患者能自控追加药物,从而能很好的持续镇痛并且能很好的抑制爆发痛。与单次硬膜外或者单次神经阻滞比较,不需要多次操作即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较为灵活地安排镇痛时间(为了防止感染,不建议硬膜外导管置管时间太长),对于高位硬膜外穿刺熟练的麻醉科医师来说,风险小,可以算是:“老办法、新思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患者在硬膜外镇痛泵给予首次剂量后大约10多分钟后,疼痛开始明显缓解,不到半小时,疼痛NRS评分降为1分(术前面容痛苦——术后变开心了)。

图片

图片

参考资料:《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7269, encodeId=02c7221e2692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6a1e4399e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病理性疼痛#</a> <a href='/topic/show?id=dde648550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带状疱疹#</a> <a href='/topic/show?id=e3d711e1996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硬膜外腔阻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8550, encryptionId=dde64855037, topicName=带状疱疹), TopicDto(id=117199, encryptionId=e3d711e19963, topicName=硬膜外腔阻滞), TopicDto(id=74399, encryptionId=06a1e4399e8, topicName=神经病理性疼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28 20:16:10 CST 2024, time=2024-07-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新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预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改变了传统以医生经验为主导的药物选择方案,倡导以客观指标为基础。

【文献】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学说: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NP) 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

【协和医学杂志】艾司氯胺酮通过海马BDNF-TrkB通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小鼠工作记忆障碍

艾司氯胺酮可能通过海马BDNF-TrkB神经通路促进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进而改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的工作记忆障碍。

Adv Sci:空军军医大学陈俊/武俊杰发现糖尿病前期神经病理性疼痛新型治疗靶点

该研究旨在探讨PDNP的发生机制并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

Science: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再次被挖掘!研究揭示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

周围神经损伤通过影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其中,脊髓后角的小胶质细胞不仅在形态和数量上发生改变,而且在基因表达谱上表现出多种细胞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长盛等Adv. Sci.:研究揭示NFAT5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疼痛视角丨神经病理性疼痛怎么治?这5点要知道

今日小编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要点做一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这个神经节密切相关

背根神经节(DRG)是感觉传导的初级神经元,已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NP) 治疗的重要靶点。

背根神经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DRG)是感觉传导的初级神经元,已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NP) 治疗的重要靶点。

【病因诊断】区分软组织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的病因很多,按照机制分类可分为伤害性性疼痛(软组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心因性疼痛(精神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