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咽部不适1月余,请诊断!

2020-04-22 影像园 影像园

中年男性,咽部不适1月余,请诊断!

【所属科室】

耳鼻喉科

【基本资料】

患者,男,50岁

【主诉】

咽部不适1月余

【现病史】

患者咽部不适1月余,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无咽痛及吞咽困难,无发热及出血等不适。

【体格检查】

咽部粘膜充血,右侧扁桃体被推向中线,表面不光滑与周边粘连,隐窝口未见脓性分泌物。

【影像图片】

【讨论问题】诊断?

【讨论】

评论:病灶位于茎突前间隙呈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病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部分层面似与腮腺深叶分界不清,考虑:1、来自腮腺深叶的混合瘤?2、神经鞘瘤

【结果】

病理诊断:右腮腺深叶基底细胞腺瘤

【病例小结】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是涎腺中少见的上皮性良性肿瘤,占涎腺肿瘤的l%~7%,约8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50岁以上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l:2。绝大多数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体积较小,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较硬,无压痛,活动度好。

【CT表现】

1. 平扫病灶密度高于腮腺,好发于腮腺浅叶,常常位于腮腺包膜下,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较光整,有包膜,平均直径多小于3cm,,约有65%肿瘤发生囊变,钙化少见。2. 增强后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这是因为肿瘤有内皮排列的血管网构成,动脉期强化最明显,静脉期强化程度稍下降,大部分可见包膜强化。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82078, encodeId=5d0d3820e817, content=好,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d0d5314558, createdName=1902498648_44512810, createdTime=Wed Apr 22 21:31:19 CST 2020, time=2020-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4-22 1902498648_44512810

    0

相关资讯

原发于腮腺的肉瘤样癌1例报告

患者,男,64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包块1余月”于2012年7月26日入院。1月余前,患者无意间扪及左侧腮腺区一圆形包块,无疼痛感,于当地医院行颈部彩超示:左侧腮腺内见一大小约1.5 cm×1.2 cm×1.4 cm实性、稍低回声团块影,边界清。因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遂未引起重视,未进一步治疗。

腮腺Mikulicz病CT及MRI表现(附8例报告)

Mikulicz病又称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BLEL),是一种以双侧对称性涎腺和泪腺肿大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仅占整个涎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2.1%。由于临床上腮腺Mikulicz病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kulicz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本疾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有助于临床

左侧腮腺内Warthin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6岁,1年前发现左侧耳前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疼痛、麻木等不适,未予任何治疗,现自觉肿块缓慢增大,约鸽蛋大小,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左侧耳前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2.0 cm×2.0 cm肿块,边界清,活动度尚可,门诊拟以“左腮腺肿块”收住入院。

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1例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左腮腺区肿物1年入院。专科检查:左侧腮腺区可触及3.0 cm×2.0 cm×1.5 cm肿物,质中等,无压痛,活动,无波动及搏动感。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口内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可见清亮液体流出,排除手术禁忌于全麻下行左腮腺肿物+腮腺浅叶摘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腮腺内,包膜完整,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呈灰黄色,部分囊性变,囊液成棕黄色。病理诊断:左侧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

老年男性,右侧耳前区包块10年,请诊断!

老年男性,右侧耳前区包块10年,请诊断!

HIV相关性腮腺囊性淋巴样增生1例

HIV感染者全身表现有肺、肝、肾、胃肠道及外周神经系统症状,口腔表现有白念菌感染、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牙龈线形红斑、唾液腺肿大等,但HIV相关性唾液腺疾病(HIV-SGD)罕见,对其也了解甚少。HIV-SGD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及小唾液腺。可为单侧或双侧唾液腺无痛性肿大,组织学表现为囊性淋巴样增生(LECs)。发生于腮腺者—腮腺囊性淋巴样增生为HIV感染的一类特殊类型,本文报告1例35岁男

拓展阅读

【衡道丨病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如何诊断?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钰璐老师为大家分享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Arch Dermatol Res:探索手术切缘和再次手术在基底细胞癌复发中的作用:一项3036例病例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036例手术切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切除切缘、再次手术率与基底细胞癌复发之间的关系。

Cancers:N -钙粘蛋白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揭示皮肤癌转移机制的新见解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中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

JPRAS Open:日本基底细胞癌切除2mm手术切缘的疗效研究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标准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一些人认为目前推荐的手术切缘过大。我们统计调查了窄切缘的切除,并试图确定一步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Front Oncol:皮肤镜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在基底细胞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00例BCC病例的综合分析,探讨皮镜下特征与CD34、CD31、Melan-A和D2-40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Heliyon:南京鼓楼医院揭示体脂百分比与体重指数在估计基底细胞癌中的关系

身体质量指数(BMI)在基底细胞癌(BCC)风险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我们假设体脂百分比(BFP)可能是比BMI更敏感的BCC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