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声音就僵硬不动,12岁女孩10年没查出病因,医生:真是被吓的!

2025-04-25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12 岁患儿因自幼 “声音过敏” 等症状辗转求医,最终经基因检测确诊为过度惊吓反应症。该病症由甘氨酸神经传递缺陷致,通过点鼻试验及基因检测诊断,首选氯硝西泮治疗,预后较好但需及时处理。

12岁的明明(化名)从7个月大起就开始“对声音过敏”——一听到陌生声音或被轻轻碰一下,立马身体僵硬、翻白眼,甚至呼吸暂停,家人以为是“吓到了”。随着年龄增长,症状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陌生、嘈杂或空旷环境下,明明会突然全身僵硬,像被“冻结”一般,无法行动,甚至因此反复跌倒受伤。

这些突如其来的发作,让她不敢出门、不愿上学,逐渐变得焦虑胆怯。家长带她辗转多家医院,排除了癫痫、神经肌肉病和心脏病,却始终查不出真正原因。

明明到底怎么了?

接诊医生为明明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及相关检查,发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多种实验室检测均无异常,多次行视频脑电图发作期未见癫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无异常。基因检查发现了明明的11号染色体上的 SLC6A5基因存在c.643T>C(p.W215R)杂合变异,终于发现了关键,确诊为:过度惊吓反应症(Startle disease spectrum disorders)。

具有遗传异质性

过度惊吓反应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主要由抑制性甘氨酸神经传递缺陷所致,甘氨酸受体相关基因的变异可引起氯离子通道开关异常,进而导致突触抑制失效,表现出过度惊吓反应。

基于其潜在的遗传学病因,OMIM数据库已将遗传性过度惊吓症分为4型,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 GLRA1,于1993年被Shiang等首先提出。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致病基因,如 GPHN、 ARHGEF9等。

临床表现

过度惊吓反应症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新生儿期及婴儿期起病,少数可在宫内起病  。多由不可预料的外界刺激(听觉、视觉或触觉等)后产生过度的惊吓反应,这种反应不能自主适应。

  • 宫内期表现为频繁的发作样异常胎动;

  • 新生儿期表现为夸张的惊恐样表情,四肢抖动,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身体呈弓状,多伴嘴唇青紫,呼吸暂停,甚至窒息死亡;

  • 婴儿期与新生儿期大同小异,但可发现患儿上述表现时意识清晰。

多数患儿症状在婴儿期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个别患儿可持续至成年甚至终身存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表现逐渐减轻。

诊断

点鼻试验阳性(叩击患儿鼻尖或上唇导致面部肌肉收缩同时伴有头后仰或身体僵硬的反应,且多次试验无适应性)是诊断该疾病的特异性方法。

基因检测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手段,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极易被误诊为癫痫。视频脑电图是将过度惊吓反应症与惊吓性癫痫等癫痫类疾病进行鉴别最简单直观的方法。过度惊吓反应症患者(不包括其中合并有癫痫者)的视频脑电图强直发作期可表现为广泛性强直性肌电伪差遮盖脑波,不伴痫样放电或发作期背景改变;发作间期多正常或存在非特异性表现。

治疗

氯硝西泮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另外还有使用抗发作药物治疗该疾病的报道,如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氨己烯酸、卡马西平等,但效果尚未明确。本病虽然一般预后较好,但处理不及时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及窒息甚至猝死。

参考资料:

1.孙敏,张新,徐那,等. 过度惊吓反应症1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7):780-786.

2.韩瑞,张晓莉,贾天明,等. 过度惊吓反应症3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4,41(06):720-724.

3.李慧,杨志仙,薛姣,等. 过度惊吓反应症一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中华儿科杂志,2017,55(02):120-124.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245, encodeId=46e0226224507, content=罕见,涨见识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8892279657, createdName=Joyrong, createdTime=Fri Apr 25 16:57:36 CST 2025, time=2025-04-25, status=1, ipAttribution=安徽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940, encodeId=0a3a2261940d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5e641e127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基因变异#</a> <a href='/topic/show?id=d2481206158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过度惊吓反应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1712, encryptionId=b5e641e1279, topicName=基因变异), TopicDto(id=120615, encryptionId=d2481206158d, topicName=过度惊吓反应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24 23:25:41 CST 2025, time=2025-04-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25 Joyrong 来自安徽省

    罕见,涨见识了😀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245, encodeId=46e0226224507, content=罕见,涨见识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8892279657, createdName=Joyrong, createdTime=Fri Apr 25 16:57:36 CST 2025, time=2025-04-25, status=1, ipAttribution=安徽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940, encodeId=0a3a2261940d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5e641e127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基因变异#</a> <a href='/topic/show?id=d2481206158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过度惊吓反应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1712, encryptionId=b5e641e1279, topicName=基因变异), TopicDto(id=120615, encryptionId=d2481206158d, topicName=过度惊吓反应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24 23:25:41 CST 2025, time=2025-04-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综述】环指蛋白213基因变异与血管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笔者对RNF213基因变异与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滤泡起源的甲状腺癌NGS检出率超高!少见基因变异不遗漏,指导治疗预后及遗传

本研究旨在确定较少发生的基因变异,以提高我们对TC基因组学的理解,并讨论可能影响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Nature Methods:基因变异与蛋白质功能的动态链接:G2P平台推动临床应用与药物开发的精准化

G2P平台通过精确的基因-蛋白质映射工具,为结构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结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论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的临床表现与致病基因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3个HSP患者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HSP患者的认识与诊断能力。

Schizophrenia:我国学者解开心脑轴的谜团: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共享遗传机制

TRIM27、CENPM和MYH7B等基因在两者的共享遗传变异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还揭示了与免疫反应、代谢因素和神经发育相关的多个生物学通路,为未来的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JAMA Network Open:糖原贮积病Ib型患者的基因变异和临床特征

GSDIb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具有高度异质性。

NGS panel检测多种儿童脑肿瘤脑脊液cfDNA基因突变,与肿瘤组织样本分析百分之百一致

研究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脑脊液游离 DNA 检测,发现可检测相关变异,与肿瘤组织分析一致,为诊断提供新途径,未来需更大规模研究优化。

ANESTHESIA & ANALGESIA:基因变异对乳腺大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芬太尼剂量需求的影响:一项候选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SNP 阿片受体 mu-1(opioid receptor mu-1,OPRM1)(rs1799971)与接受乳腺大手术南印度患者术后较高的芬太尼需求相关。

70%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携带可干预基因变异!分析低中高风险以及复发患者的基因组谱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队列早期EOC患者中针对特定的分子变异进行靶向治疗是可行的。鉴于部分患者存在多种分子变异,某些变异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仍不明确,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能会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

Nature Medicine:破解胆固醇悖论:为什么他的LDL-C比你高却更健康?

这项发现不仅解开了"胆固醇悖论"的世纪之谜,更将引发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范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