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最新ACS Nano:光活化气体生成纳米造影剂在超声成像引导下长期联合治疗肿瘤

2024-06-10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苏州大学董凤林主任医师、王后禹研究员和何耀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多模态成像和治疗方法,以促进长期超声和荧光成像指导下的肿瘤精确诊断和联合治疗。

迄今为止,引导穿刺活检的长期和连续超声成像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州大学董凤林主任医师、王后禹研究员和何耀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多模态成像和治疗方法,以促进长期超声和荧光成像指导下的肿瘤精确诊断和联合治疗。在此,作者设计和制造了光活化气体生成纳米造影剂(PGNA),其能够表现出超声和荧光成像能力以及光热和声动力学功能。然后作者利用这些制备的PGNA在体内实现了长期超声成像引导的高效肿瘤治疗。特别是,所制备的多功能PGNA在临床上可成功应用于通过穿刺活检收集的患者肿瘤样本的荧光测定,并且与临床使用的SonoVue造影剂相比,观察到了更加优越的性能。相关工作以“Photoactivated Gas-Generating Nanocontrast Agents for Long-Term Ultrasonic Imaging-Guided Combined Therapy of Tumors”为题发表在ACS Nano

图片

【文章要点】

如图1所示,PGNA包含了四种组分——纳米颗粒NP、聚多巴胺(PDA)、氢碳酸铵(ABC)和Ce6。其中,Ce6分子用作声增敏剂,并且首先通过静电吸附被吸附到NP的表面上以形成负载Ce6的NP(Ce6-NP)。然后,将气体发生剂ABC加载到周围的PDA外壳上,通过多巴胺(DA)在碱性环境(pH 8.4)中的氧化自聚合,形成PGNA。PDA在808nm激光照射下表现出明显的光热效应。当局部温度高于37°C时,负载的ABC分子分解为CO2气体,展现超声成像的能力。在该系统中,近红外辐射下PGNA溶液的温度升高触发了ABC的分解,从而控制了PGNA按需产生的CO2气体。CO2可进一步形成气泡,产生反向散射的超声信号,从而调节CEUS成像的对比度。Ce6分子还具有适用于荧光成像的良好荧光性质和活性氧产生能力,因此, PGNA可以同时用作多模式成像的超声造影剂和荧光探针,以及肿瘤治疗制剂。

图片

图1 PGNA

因此,PGNA在近红外(NIR)激光照射下产生增强且稳定的超声信号,从而能够对体内肿瘤进行长期实时成像。此外,PGNA可用于辅助联合治疗方法,通过同时应用光热和声动力疗法来促进高效癌症治疗。此外,研究表明,通过利用PGNA独特荧光的优势,可以快速地初步区分患者样本,这比用于相同目的的耗时的组织学检查有所改进(图2)。

图片

图2 PGNA的多模式诊疗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0104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9374, encodeId=b6f922093e4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a0582e694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f95a92e973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超声成像#</a> <a href='/topic/show?id=620a115391b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造影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5391, encryptionId=620a115391b8, topicName=纳米造影剂), TopicDto(id=82769, encryptionId=aa0582e6946, topicName=肿瘤), TopicDto(id=92797, encryptionId=f95a92e973b, topicName=超声成像)],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n 11 17:05:39 CST 2024, time=2024-06-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Molecular Cancer:迈向癌症治疗新纪元:CAR-M疗法的临床潜力

CAR-M疗法不仅展示了对抗血液和非血液肿瘤的潜力,还预示着未来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康复大学AFM:Cu+/Ca2+双过载策略用于肿瘤凋亡和肿瘤免疫活化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代谢共生破坏辅助的放大抗肿瘤双离子干扰策略,对提高离子治疗肿瘤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Nat Metab:浙江大学吕志民/许大千发现糖酵解酶PFKL控制脂肪分解的潜在机理

葡萄糖剥夺诱导糖酵解酶磷酸果糖激酶,肝型(PFKL)的磷酸化,降低其活性并有利于其与perilipin 2 (PLIN2)的相互作用。

Nature系列综述: 面向肿瘤的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机遇与挑战

研究员讨论了双特异性抗体在癌症患者中的作用,包括历史和发展,以及创新的靶向策略、临床应用和不良事件。

肿瘤诊疗的智慧引擎:十个常用公式助力医生决策

在肿瘤诊疗的旅途中,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命的重量。

【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与相应的正常组织不同程度的差异。肿瘤本身是来源于人体的正常组织,例如食管的鳞癌,胃的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等等。

南开大学最新Angew:铜诱导超分子肽组装实现多途径细胞死亡和肿瘤抑制

南开大学生科院高洁研究员和药学院王玲研究员等人设计了一种合成前体FcGH。

【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教科书式生长的冬眠瘤

对于病理医师来说,如果每个病例都按照教科书一般生长,那一定是最幸福的事情了,来一起欣赏一例按照教科书一般生长的冬眠瘤,愿每个病理医师都被各自的病例温柔以待。

I期临床研究显示,iNKT细胞安全性优异,临床疗效超预期!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自体iNKT细胞移植的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自体iNK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剂量、安全性、生存期和抗肿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