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致力T细胞疗法治疗癌症

2013-07-01 佚名 中国科学报

  Carl June和其他人正致力于使用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癌症。然而这条路起起伏伏,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下午,肿瘤学家Carl June和David Porter坐在美国佩雷尔曼先进医学中心内的一家咖啡馆里。这座玻璃和钢制的建筑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June和Porter面临一个问题。2010年夏季,他们治疗了3位已别无选择的白血病患者。在一个细胞疗法实验中,患者

 

科学家正致力于使用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癌症

Carl June和其他人正致力于使用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癌症。然而这条路起起伏伏,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下午,肿瘤学家Carl June和David Porter坐在美国佩雷尔曼先进医学中心内的一家咖啡馆里。这座玻璃和钢制的建筑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June和Porter面临一个问题。2010年夏季,他们治疗了3位已别无选择的白血病患者。在一个细胞疗法实验中,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实验室中经过基因设计,可以在患者身体中增殖,寻找并破坏癌细胞。

该策略的效果超出了医生的最大期望,它消除了每个患者身上数磅的肿瘤。

为3位患者生成细胞共花费35万美元。目前科学家缺乏钱和“载体”——他们利用残缺的艾滋病(HIV)病毒将新基因插入T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向美国国家癌 症研究所(NCI)及其他机构寻求资助以继续临床试验。Olson和另一个患者身上的肿瘤消失不见。第三个人只有部分反应,之后因疾病去世。资助者认为这 种疗法太过实验性和不切实际。Porter和June无功而返。

啜饮着咖啡,Porter和June考虑着下一步计划。“我们决定发布仅有的这3位患者的数据。”June说。Porter勇于尝试,但也怀疑没有知名期刊会接收只有3个受试者的论文。

结果证明他是错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接受了关于Olson和他的相当于老鼠剂量T细胞的报告。《科学—转化医学》抢下了所有3位患者的详细文稿。2011年8月,论文同时出版。一时间他们名声大噪,June收到5000份患者及家庭的请求,他们希望参与这种疗法实验。

NCI决定在4年里每年资助June小组约50万美元,部分用于为患者制造T细胞。制药公司也向June及同事伸出了橄榄枝。

两年之后,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都渴望改造T细胞,但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该疗法仅能够治疗白血病的一个子集,并且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宾夕法尼亚 大学的36位患者以及其他地方的50多位患者,接受了这种疗法。它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很多人出现了严重副作用。即使那些疾病消失的患者,也不清楚这种平 静能持续多久。

目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推动工程T细胞疗法进一步发展——如何在更多患者、更多研究中心、更多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试验它。马里兰NCI外科肿瘤医生Steven Rosenberg说,药品公司“不在乎花费5亿美元开发第一瓶药,只要你能用1美元制作出第二瓶”。

T细胞改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色列免疫学家Zelig Eshhar正在美国帕洛阿尔托市度假,他在考虑一个非正统的问题:作为免疫系统的哨兵,T细胞是否能被诱导破坏不同的目标。要完成这一工 作,Eshhar认为他需要T细胞认出和抓住那些它们常忽视的分子。而唯一方法是在T细胞中插入外来DNA,从而改变它们产生的受体。

Eshhar返回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开始研究。失败接踵而至。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Eshhar取得成功,他将一种综合基因序列加入到一种容易接受外来DNA的永生T细胞中,使这些细胞能杀死新目标。

Eshhar的壮举只是第一步。要治疗类似癌症的疾病,研究人员需要鉴定某些肿瘤细胞的唯一蛋白质目标,否则这些改良过的T细胞将破坏健康组织。他们也需要确保T细胞在体内繁殖,持续摧毁癌症的每个迹象,并防止复发。

慢慢地,少数研究人员注意到Eshhar的成就,并开始推进。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细胞治疗学家和肿瘤学家Michel Sadelain着手将基因引入人类T细胞中。“我花了三四年才更好地将基因转移到超过0.5%的培养物中。”Sadelain说。

Sadelain一开始便关注癌症,相比之下June到达这一领域的道路更加曲折。他的职业轨迹沿着冷战的历史发展。1971年,他放弃入读斯坦福大学,转而进入海军学院。越南战争结束2年后,June选择留在军队,继续其医学学习。

随着对核攻击的恐惧日益高涨,他受训成为肿瘤学家和骨髓移植者,以治疗那些暴露在高剂量辐射中的患者。冷战结束后,“军队不再关心骨髓移植。”June说。他需要一种新激情。

之后June转而研究HIV。于是他了解了免疫细胞及T细胞的来龙去脉。他花了10年时间培养T细胞在HIV患者体内繁殖。

前进和争执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June继续HIV研究,同时也投身癌症领域。他受到两位肿瘤学家的欢迎: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研究成人血癌的Porter和费城儿童医院的Stephan Grupp。

也有少数来自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希望使用细胞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疗法治疗患者。他们都聚焦于相同的癌症靶点—— 一种名为CD19的标记物。由于它普遍存在于一些癌症细胞中,因此该标记物是一种有希望的靶点。

但是,如何最好地设计CAR对抗CD19是个大问题。有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设计一种能够抓住CD19的新受体。一个重要的要素是“协同刺激信号”——存在 于CAR细胞中,可以起到激活该细胞以及使其在病人体内保持活性的作用。Sadelain研究小组利用小鼠研究了大量的可能性,最后选定了CD28,它看 起来最有希望。

June选择了一种不同的协同刺激信号——4-1BB,实验室结果显示它可帮助T细胞增殖。小鼠实验证明它是一个有力的候选者,但并不如CD28更令人印 象深刻。美国田纳西州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肿瘤学家Dario Campana领衔的研究小组设计了首个4-1BB构建的CAR。与其他研究小组不同,June还使用了残缺的HIV病毒改良T细胞。2010 年,Rosenberg研究小组第一个发表了抗CD19的CAR疗法获得成功。

同样,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且并不友善。“这里充满敌意。”Sadelain说。最严重的冲突发生在2012年7月,圣犹大起诉宾夕法尼亚大学违反了 与其在2003年和2007年签署的材料转让协议。当时Campana与June分享了自己的CAR材料,宾夕法尼亚大学则认为June的CAR细胞与 Campana的不同。2012年8月,诺华公司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开表示将联合商业化运作T细胞治疗。

那时诉讼仍在继续,圣犹大表示,Campana的T细胞构造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声称Campana的专利无效。不过,无论是June还是Campana都不愿对这场诉讼发表意见。

跨越障碍

在诺华公司,很多人在为如何生产患者需要的个人化T细胞制定策略。他们需要确定细胞在体外能生长多长时间,因为这决定着细胞处理设备的成本几何。该公司需要采用自动化方法培养和操纵细胞,以降低成本和人为操作可能出现的错误。

“所有这些需要非常仔细地考虑清楚,不只是停留在美国尺度上,还要纵观全球。”负责监督诺华肿瘤该疗法发展计划的Manuel Litchman说。

一个首要任务是一致性。由于来自不同的病人,每批T细胞的质量可能参差不齐。而其他科学和生产变量——嵌入外来DNA所用的载体、生长细胞的技术,以及它们如何运输等——会使结果难以预料。

June研究小组清楚其中的困难:2012年1月,他们使用一种新载体治疗了另外3位患者,效果很差。June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是否载体材料出了错,或者这样的结果出于该疗法成功率的随机波动。“所有我们知道的是,它有效3次,失败3次。”他说。

Emily Whitehead是一名6岁晚期白血病患者。实验治疗使她的身体出现免疫超速。所有人都在尽全力拯救她。医生剖析了她的实验室数据,发现她更活跃的T细胞致使身体产生了过多的白细胞介素-6。最终一种关节炎药物挽救了她。

Emily度过了8岁生日。在她的DNA中,Grupp发现一种易诱发活跃免疫反应的基因突变,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治疗会使她生病。Grupp之后决 定为其他儿童患者使用Emily所接受的1/10的剂量,虽然“在我内心深处,我不确定剂量应该是多少”,因为细胞会在体内肆意增殖。

迄今为止,Grupp已经治疗了14个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其中5例曾在学术会议上报告或发表,4例进入缓解期,但之后有1例复发。 Porter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发布了成年人的相关数据,17位患者中有10位出现应答,其中5位进入完全缓解期至少3个月。

距离那个夏天已过去了近3年,所有事情都已改变。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依然在继续工作:注册尽可能多的患者参与试验、与药物监管者讨论如何更好地研究 细胞以期待获批、同诺华公司合作等。“我累了。”Porter说。他热切地等待着诺华公司开始加工T细胞和制作CAR的那一天。不过无论是June还是诺 华公司都不知道到底会是哪一天,但对于June而言,那意味着回归常态。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77981, encodeId=523914e79816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b6f18030a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细胞疗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8030, encryptionId=bb6f18030a4, topicName=T细胞疗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bea7392214, createdName=124984edm24暂无昵称, createdTime=Wed Jul 03 13:08:00 CST 2013, time=2013-07-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Science:皮肤共生细菌调节宿主皮肤免疫力

7月26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皮肤共生细菌通过调整局部T细胞的功能,调节宿主皮肤免疫力。 肠道共生细菌引起的保护和调节反应,维持宿主与微生物的共生。但是,在其他组织生活的共生菌对宿主免疫力和其他组织屏障炎症的作用却一直不清。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局部炎症环境过程中,皮肤菌群发挥着自主性作用,并可调节皮肤中T淋巴细胞的功能。针对皮肤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关键在于皮肤菌群,而不是肠道菌群。此

J Exper Med:揭示辅助T细胞抵御甲肝病毒感染的功能

辅助细胞通常被认为仅仅可以协助杀伤白细胞来进行保护机体的作用,但是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a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辅助细胞或许是抵御甲型肝炎感染的“排头兵”。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发的高度传染的肝病,尽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每年世界上有上百万人都会感染甲肝病毒。 不像丙肝病毒,甲肝病毒不会建立持续性感染时期,然而在疾病预后还会有20%的病人甲肝

PNAS:新型双功能衔接蛋白或可治疗脑瘤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人工蛋白质,通过小鼠试验,该蛋白质可有效杀灭脑瘤细胞同时不对其他脑组织造成损害,此外,该人工蛋白可被用于临床,增强人体自然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癌症,从而解决了其他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受到限制的问题。   这种人工蛋白有两条臂,一条臂只绑定于肿瘤细胞,另一条则紧紧抓住T细胞,这样可刺激T细胞对肿瘤细胞发起攻击。在参试的8只患有脑瘤的小鼠中,有6只

Nature:感染艾滋病毒的T细胞是病毒传播的运输载体

通过粘膜表面进入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传播到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病毒早期传播的机制是不清楚的。体外研究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细胞之间的稳定联系的病毒突触的形成,大大提高病毒转移的效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在细胞持续运动于上皮和淋巴组织的条件下,体内T细胞间的接触是否足够稳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本研究使用活体多光子显微镜,研究人源化的小鼠淋巴结内,感染艾

Nature:人体免疫系统工作新机制被发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员领衔的研究组新近发现了人体免疫系统工作新机制。研究论文12月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   人体的免疫系统复杂而精确,其中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是一种关键的功能细胞,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基础,与肿瘤、艾滋病、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直接相关。艾滋病病毒正是通过感染T细胞破坏

Science:量身打造的巨细胞病毒可帮助T细胞察觉更多的SIV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一种经过设计的巨细胞病毒(CMV)根本性地改变了T细胞保护恒河猴免于SIV感染的活性;猴子中的SIV相当于人类的HIV。 Scott Hansen及其同事曾在近期报告了经过设计可表达某些SIV蛋白的CMV株,从而让得到疫苗接种的猴子能够控制SIV感染,现在他们又报告说,这种特别的疫苗载体会驱使出一种来自CD8+ T细胞的非常独特的免疫反应。他们说,当与设计的被称作68-1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