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血压高、血钾低,差点错过关键治疗!医生表示:这类高血压用错药无效!
2025-06-07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16 岁小杰患罕见 Liddle 综合征(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因 SCNN1B 基因突变致上皮钠通道异常,表现为早发高血压、低钾等。确诊依赖基因检测,阿米洛利治疗有效,需关注电解质监测。
16 岁的小杰身材结实,个子不算太高,但性格腼腆沉稳。自初中起,他就常常头晕乏力,有时跑步后会觉得胸口发闷、心跳特别快。起初父母以为是他运动少、体质差,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学校体检发现他的血压高得惊人——收缩压达到160mmHg,老师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父母听了很吃惊,“我们家没有高血压病史啊,这孩子又不胖,是不是仪器坏了?”但小杰后来在家测量几次血压依然偏高。于是,一家人来到医院求诊。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注意到小杰并没有摄入高盐、高热量饮食的习惯,家族中也无人在这么年轻时就患高血压。体检时他神志清楚,体格正常,但血压确实持续升高,且心电图提示轻度左心室肥厚。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显示:小杰的血钾水平偏低,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均显著降低。这引起了医生的高度怀疑——会不会是某种钠潴留性疾病?为明确病因,医生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小杰携带 SCNN1B 基因突变,确诊为一种罕见的单基因性高血压疾病:Liddle 综合征。
什么是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Liddle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1963年Liddle等首先报告,故称为Liddle综合征。Liddle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肾功能异常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引起。这种疾病是由编码上皮钠通道 (ENaC) 的 3 个基因(SCNN1A、SCNN1B 和 SCNN1G)之一的致病变异(突变)引起的。
临床表现
Liddle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很少有其他明显的体征,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挑战。约 92% 的致病突变携带者会出现高血压,且许多患者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时期就已出现高血压。因此,对于年轻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的情况,临床医生应考虑 Liddle 综合征的可能性。
尽管高血压是最突出的表现,其严重程度及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影响因人而异。典型的实验室异常包括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血浆肾素活性和低醛固酮水平,但这些异常在所有患者中并不一定同时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的低钾血症,因而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或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制源于肾脏中上皮钠通道(ENaC)活性异常增强,导致钠大量重吸收,从而引起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及高血压。同时,钾和氢离子的排出增加,造成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这一机制类似于醛固酮的作用,但在 Liddle 综合征中,ENaC 的活化并不依赖于醛固酮,而是由基因突变直接驱动。因此,在高钠负荷状态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受到负反馈抑制,表现为低肾素、低醛固酮状态。
诊断
Liddle 综合征的诊断通常从识别顽固性高血压开始,结合家族史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低肾素、低醛固酮水平等,提示可能存在钠潴留型高血压。美国心脏协会将顽固性高血压定义为在使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降压药后血压仍未达标,此时应考虑 Liddle 综合征作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原因。
确诊依赖于基因检测,目前已知 SCNN1A、SCNN1B 和 SCNN1G 三个基因的突变可引发该病,尤其是 SCNN1B 和 SCNN1G 最常见。确诊前建议进行遗传咨询,检测阳性后应开展家系调查,筛查可能受影响的亲属。患者家属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阿米洛利(一种直接抑制 ENaC 的保钾利尿剂)对 Liddle 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其治疗反应也是诊断的一部分。其他利尿剂对该病效果有限或无效。尽管多数患者不会进展为慢性肾病,但由于基因缺陷影响肾功能调节,不适合作为器官捐献者;在部分病例中,肾移植通过替代功能正常的 ENaC 可缓解症状。
治疗
Liddle 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与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同,Liddle 综合征患者对标准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剂或 ACE 抑制剂)的疗效常常不佳,若未识别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能被误认为是药物依从性差,影响患者的情绪与医患信任。因此,应特别关注患者对阿米洛利的治疗反应,以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阿米洛利是一线治疗药物,能够直接阻断肾脏上皮钠通道(ENaC),有效纠正钠潴留和继发性高血压。氨苯蝶啶也是有效选择,但疗效略逊于阿米洛利。其他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和 finerenone 主要通过拮抗醛固酮作用,因 Liddle 综合征患者醛固酮水平本就偏低,因此这类药物无效。事实上,对螺内酯的无效反应正是 Grant Liddle 最早识别该病的线索之一。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钾、钠、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CO₂CP),预防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氯性酸中毒。阿米洛利非缓释剂型,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服用;部分患者可能需分两次服药以稳定血压。对晚年确诊患者,如单用阿米洛利控制不佳,常需联合其他降压药物以达目标血压。
参考资料:
[1]蒋晖.Liddle综合征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39(2):263-266.
[2] 崔云英.Liddl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3]UTSHIMKETSRAC M, et al. Liddle' s syndrome:Heritable human hypertension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79(3):407-41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阿米洛利# #Liddle 综合征#
2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