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G:华山医院丁红教授发文基于超声肝脏硬度和脾脏面积预测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列线图

2024-09-25 xuyih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硬度和脾脏面积建立的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效能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目前,手术切除仍是HCC的首选有效治疗手段。然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是肝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 ~ 39.6%。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测量肝脏硬度(LS)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间接反映肝脏功能储备。脾脏因组织增生、纤维化、门静脉淤血而增大,可间接反映肝纤维化/肝硬化情况。据报道,脾的大小与PHLF有关。目前尚无2D-SWE测量LS结合脾脏大小预测PHLF的研究。

这项研究为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旨在探讨了2D-SWE联合LS和脾脏面积(SPA)对HCC患者PHLF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前瞻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患者。术前1周内行超声检查测量LS、SPA,并抽血评估患者肝功能等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并绘制列线图。进一步验证列线图的性能。以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为参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列线图的诊断性能。

 

研究共纳入562例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其中训练组500例,验证组62例。LS、SPA、切除范围、出血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总胆红素是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与MELD评分和ALBI评分相比,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获得了更好的诊断性能。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硬度和脾脏面积建立的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效能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原文出处:

Cheng GW, Fang Y, Xue LY, Zhang Y, Xie XY, Qiao XH, Li XQ, Guo J, Ding H. Nomogram based on liver stiffness and spleen area with ultrasound for 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 A multicenter study.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24 Jul 21;30(27):3314-3325. doi: 10.3748/wjg.v30.i27.3314. PMID: 39086747; PMCID: PMC1128741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7627, encodeId=5ab8222e627f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a4d731939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列线图模型#</a> <a href='/topic/show?id=aa1d81183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1939, encryptionId=a4d731939aa, topicName=列线图模型), TopicDto(id=81183, encryptionId=aa1d811833a, topicName=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Sep 25 16:15:37 CST 2024, time=2024-09-2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袁振刚教授: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现状和思考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袁振刚教授分享《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现状和思考》精彩报告。肝癌在线特将该报告的精华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Hepatology:中南大学申竑等团队合作研究综合分子分类预测HCC的微环境特征和治疗反应

该研究整合了3个单细胞数据集来描述肿瘤微环境(TME)景观,并识别了6个与预后相关的细胞亚簇。通过对这些亚簇特异性标记物进行无监督聚类,生成了转录组亚型。

疾病控制率高达87.1%,新型双抗“双管齐下”一线治肝癌 | ESMO 2024

QL1706+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用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高达87.1%,客观缓解率35.5%,6个月PFS率为78.5%,安全性整体可控。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开展3期研究。

中国MAFLD诱发的肝细胞癌:一场悄然加剧的健康危机

该研究旨在探讨MAFLD相关HCC的病因分布,主要包括单纯MAFLD病因和MAFLD合并其他慢性肝病作为共同病因在HCC队列中的比例。

JHEP Rep:肝硬化患者前瞻性队列中肝细胞癌的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N-乙酰甘氨酸,氨基酸,胆汁酸和胆碱衍生的代谢物是HCC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是HCC发展的促进物。

ESMO 中国之声 | aHCC一线治疗:免疫联合疗法与靶向药的正面交锋

中国学者关于aHCC治疗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LBA38与LBA40,为我们揭示了联合疗法在这一难治性疾病中的潜力与前景。肝癌在线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新发现!度伐利尤单抗+曲美木单抗:针对中国人群,喜马拉雅研究亚洲数据彰显显著疗效优势

喜马拉雅研究亚洲亚组结果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布,该研究在喜马拉雅亚洲参与者中分析评估了STRIDE方案和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与索拉非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肝癌在线特此报道。

【论著】| M1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浸润的意义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M1型巨噬细胞在HCC中的分布状态、临床病理学意义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联合PD-L1表达情况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Adv Sci:周钢桥/贺福初合作揭示了TBC1D31的基因组扩增促进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通过基于转录组数据的综合计算框架对814名HCC患者的预后相关局灶性CNA进行全基因组调查,发现8q24.13处的基因组扩增是一个有希望的候选基因。

读书报告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肝细胞癌的药物暴露和疗效关系分析

该研究结果更支持纳武利尤单抗1mg/kg联合伊匹木单抗3mg/kg作为晚期HCC患者的有效二线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