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绳撑师魂!她无法站立,拽着绳子讲课,只因身患重病

2024-10-04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朱幼芳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仍坚持授课,介绍该病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目前缺乏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方法。

大冶市陈贵镇,上罗学校一个教室,讲台上的女老师,左手紧拽着一根绳子,右手拿着一根树枝,一行行讲解黑板上的内容。她声音嘶哑,带着严重的颤音;脸色苍白,遍布汗水;双手颤抖,因为用力而青筋暴出,俨然一副重病的模样。

一节课下来,她筋疲力尽,只能瘫坐在椅子上大口喘气。可短暂休息后,她却会挣扎着起来继续上下一节课。寒来暑往,这根绳子一挂就是7年,直到她再也无力拽住。为孩子的教育,她燃尽了自己的一生。这位老师,就是被评为“最美拉绳教师”的朱幼芳。

拉绳教师

2012年,一次上课时,朱幼芳突然感觉重心不稳,然后重重的摔倒在讲台上,膝盖都流血了,但是因为学业繁忙,她连简单的包扎都没做,就继续站在那忍着疼痛讲课。丈夫劝她去医院看看,但是她担心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拒绝。直到病情加重,朱幼芳才去医院就诊。经过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一种不治之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患者会因此四肢无力,到最后直至器官衰竭,然后死亡。

 

朱幼芳回忆,自己的父亲也是得了这种病。因为他见过父亲生病的样子。在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朱老师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治疗,而是学校的孩子,于是她瞒着学校领导和学生,坚持带病授课。丈夫也不忍心她这样受苦,于是就把窗户上的铁杆锯下来,钉在了朱幼芳上课的黑板上面,然后放下来一根绳子,这样她就可以借力站起来。于是朱幼芳就成了一个“拉绳教师”,每天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给学生上课。

10万分之一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由于小脑萎缩,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走路不稳、动作笨拙、说话不清、喝水呛咳等症状。患者多于20~40岁发病,但也有青少年及老年发病者,欧洲报道的患病率约为1-3/10万。男女发病无差异。

发病机制

SCA大多是由于致病基因编码区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导致编码蛋白内形成异常扩展的多聚谷氨酰胺肽链,会造成蛋白质的功能发生异常,进而造成细胞死亡,小脑变性萎缩。CAG重复次数越长,翻译后蛋白的长尾巴就越长,发病年龄就越早,病情发展也越快。

三不

SCA发病年龄在20-40岁,也有婴幼儿及老年发病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不”:不稳——疾病早期出现走路不稳,可表现为走路时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特别是走田间小路时、道路不平时特别明显,容易撞到墙或门框,行走时两脚间距增宽,偏向或倒向一边,不能走直线,由于身体不稳而摔倒,因似企鹅,被称为“企鹅病”;不清——言语不清和视物不清,不顺——疾病中后期出现吞咽不顺。除三种共性表现,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脏病变、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畸形、皮肤病变等。另外,各亚型也有各自的特点。

图片

诊断

SCA诊断之前,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除外获得性的病因,主要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下肢走路异常,慢慢会合并一些其它症状,比如双手笨拙、肌张力障碍、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部分患者会有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CT或MRI显示小脑萎缩,有时伴脑干萎缩,PET检查可见小脑、脑干、枕叶代谢降低等。基因检测仍然是SCA确诊的金标准。由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因突变类型较多,目前明确的致病性基因突变就有数十个,所以基因检测能够明确辅助判断SCA的具体分型,我国最常见的SCA亚型为SCA3。

治疗

尚无能有效阻止或减缓SCA进展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1、药物治疗:左旋多巴、氯苯胺丁酸、金刚烷胺、氯硝西泮等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性。

2、物理治疗:早期进行运动、平衡训练以及矫正器具治疗缓解患者症状。

3、言语治疗:通过声学仪器、指引重复性练习。

4、最新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或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临床试验或者是动物实验水平。目前尚无能有效阻止或减缓SCA进展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1]吴方瑞, 山东医药 钟 J.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J]. 2021, 61(23): 4.

[2]王东浩, 黄艳梅, 杨保胜.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基因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6 (7): 639-64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9218, encodeId=1ee622292182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ece91631b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诊断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a2ae3e9175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发病机制#</a> <a href='/topic/show?id=12ef84602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917, encryptionId=a2ae3e9175e, topicName=发病机制), TopicDto(id=84602, encryptionId=12ef8460243, topicName=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TopicDto(id=91631, encryptionId=9ece91631bd, topicName=诊断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Oct 04 16:26:00 CST 2024, time=2024-10-0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 Urol:磁共振成像定位对前列腺癌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影响

已经有研究指出,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定位前列腺病变,将提高前列腺活检对高等级疾病的敏感性。但在MRI上发现的高级别肿瘤却在系统活检中遗漏的的临床意义有待商榷。

BMJ Open:2型心肌梗死与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比较

心肌梗死(MI)的临床定义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在临床实践中区分2型(T2MI)和1型(T1MI)可能比较困难,且T2MI的治疗和预后仍不明确。

手足刺痛,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CIPN)怎么处理?

周围神经损害的治疗目前还是一大难题,相关药物有很多,但这些药物大多效果不好,因此神经毒性更强调一般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Eur Urol:二代测序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队列中的应用

二代测序(NGS)一般用于严重的性发育障碍(DSD)患者。然而,NGS尚未广泛地应用于仅有尿道下裂的患者,大多数患儿并不能从病因诊断中获益。最近,有研究人员评估了NGS对尿道下裂疾病患者的临床实用性,

骨膜软骨瘤

证实为骨膜软骨瘤的病灶行局部切除即可

“活人发霉”!感染新冠后,他被真菌“吃了”半张脸

37 岁伊朗男子新冠后患糖尿病,又出现鼻窦炎症状,后确诊毛霉菌感染。介绍毛霉菌病特点、感染途径、分型、诊断及治疗,强调健康人不易感染,新冠患者易中招。

Clin Chem:平衡血管紧张素II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在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时,许多药物(包括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和生理因素会影响醛固酮/肾素比率(ARR)。

卫健委发布新版肝癌诊疗指南,“七大”更新内容速度围观!

本文特此梳理了新版指南中的“七大”主要更新内容,以飨读者。

看病要抓牢底层思维

看病要抓牢基础知识才能更透彻地看清疾病本质。

眼睛痒~痒~,不是用眼过度,而是眼睛长虫!60多条!

陈女士眼中取出 60 多条结膜吸吮线虫,介绍其形态、传播方式、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如注意宠物和环境卫生、定期驱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