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李霞/赵斌/周智广发现调控1型糖尿病进展与缓解的新机制

2024-10-19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先前未知的免疫细胞新亚群的动态相互作用,即TIGIT+Treg-TGF-β-CD226+CD8+ T,该作用轴不仅调控免疫环境的稳态,还为T1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

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T细胞介导胰岛β细胞破坏所致。我国T1D患者的生存状态非常严峻,平均带病生存时间不超过30年(国外多为50-60年),加之患病人数居世界第四,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T1D的唯一有效策略,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T1D病因、恢复胰岛功能。T1D的关键发病机制是调节性T细胞(Tregs)和效应T细胞(Teffs)的稳态失衡,调控T细胞免疫稳态,实现病因治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以调控T细胞为靶点来防治T1D,如CD3单抗及Tregs输注等。然而,尽管CD3单抗—Teplizumab可短暂改善新诊患者的β细胞功能,但在血糖控制和减少胰岛素用量方面未见到明显疗效。因此,深入研究和解析T1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这对于未来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2024年10月15日,中南大学李霞、赵斌、周智广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TGF-β-mediated crosstalk between TIGIT+Tregs and CD226+CD8+T cells in the progression and remission of type 1 diabe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个调控T1D疾病进展与缓解的全新机制:TIGIT+Treg-TGF-β-CD226+CD8+T细胞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在T1D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靶向CD226可以抑制胰岛炎局部免疫细胞的失衡,进而遏制T1D的进展。

图片

在此背景下,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结合人群队列验证,分析了正常人、新发、蜜月期及蜜月期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样本,揭示了与“蜜月期”密切相关的两群特异性免疫细胞亚群——免疫抑制能力较强的TIGIT+Tregs和细胞杀伤作用较强的CD226+CD8+ T细胞。另外,在T1D患者和小鼠模型中,TIGIT+ Treg细胞与胰岛β细胞破坏存在显著的保护性负相关,而CD226+CD8+ T细胞则与病变进程正相关。

图片

TGF-β介导TIGIT+Treg和CD226+CD8+T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T1D进展及缓解的免疫扰动模型(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证实了其对T1D患者胰岛β细胞的衰竭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提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机制上,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先前未知的免疫细胞新亚群的动态相互作用,即TIGIT+Treg-TGF-β-CD226+CD8+ T,高抑制能力的TIGIT+Tregs可以通过TGF-β信号通路抑制强杀伤的CD226+CD8+ 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触发免疫耐受重建。在T1D小鼠模型中,应用抗-CD226单克隆抗体治疗成功逆转了高血糖并减缓了疾病进展。

总之,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先前未知的免疫细胞新亚群的动态相互作用,即TIGIT+Treg-TGF-β-CD226+CD8+ T,该作用轴不仅调控免疫环境的稳态,还为T1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264-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1896, encodeId=040a22318969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1618386e1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胰岛素#</a> <a href='/topic/show?id=8a8d1e039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1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7039, encryptionId=8a8d1e03926, topicName=T1D), TopicDto(id=83867, encryptionId=31618386e18, topicName=胰岛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Oct 20 14:47:17 CST 2024, time=2024-10-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10-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AMA Surg:肥胖女性减重手术可降低乳腺癌风险,胰岛素水平是关键因素

该研究旨在通过SOS研究来探讨减肥手术与肥胖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研究显示,在肥胖女性中,减肥手术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相关,手术效果在高胰岛素血症的女性中更为显著。

告别每天打胰岛素?每周一次,超长效胰岛素可有效降糖,同时登上NEJM和The Lancet!

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展的2024年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上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无论是2型糖尿病还是1型糖尿病,每周注射一次的新型胰岛素的控糖效果非劣效于每日一次的胰岛素。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在现实世界中早期胰岛素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性

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胰岛素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风和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风险,提供了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Cell Discov:殷浩/程新团队成功利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移植治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获得突破性进展

该研究首次在人体内证实,干细胞来源的再生胰岛组织可长期有效代偿T2D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失,逆转高血糖并实现功能性治愈。

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上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C)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的病例报道。

Cell:全球首次!干细胞治疗“彻底逆转了糖尿病”;患者:我现在可以吃糖了。。。

25 岁 1 型糖尿病女性接受自体重编程干细胞移植后产生胰岛素,成为全球首例。介绍该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Lancet:嫌每天一针太麻烦?每周一针的胰岛素Efsitora,降糖效果同样良好!就是有这个问题。。。

QWINT-5研究旨在评估Efsitora与传统每日一次的长效胰岛素Degludec相比,在血糖控制、低血糖事件、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消渴名方——金芪降糖片:作用机制竟与这个信号通路有关!

金芪降糖片是我国第一个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中成药,对轻、中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报道,糖尿病前期患者服用金芪降糖片12个月,降低42%糖尿病的发病率。

强化控糖,终身受益!《柳叶刀》:二甲双胍、胰岛素或磺脲类效用长达44年

来自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该研究随访时间从10年延长到24年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控糖策略,早期使用磺酰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强化降糖策略,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终身罹患心梗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