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术前再瞥一眼CT,发现邻近这处微小结节也不太舒服,顺带切了果然也是肺癌!

2024-08-31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发表于上海

肺多发结节处理有争议,一位患者术前团队发现另一微小结节可能恶性,一并切除后主病灶为微浸润腺癌,次病灶为原位癌,强调术前细看 CT 意义重大,对多发结节处理应视情况而定。

前言:我们其实经常在讲,目前多发结节非常多,许多是多原发早期肺癌,处理是对于一网打尽还是抓大放小是有争议的。而我是主张不必追求一网打尽,原因是致病因素不明,多发常见,追求太小的病灶也予以切除并不能解决以后再新长的问题,但肺组织的损失却总会多一些,似乎是不划算的。但有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若多个病灶在同侧,而且位置也靠边,能楔形切除解决,而且切除范围不大,那是可以考虑一并切除的。前段时间有位患者从外地来杭州,找我看门诊。本来我是觉得密度还低,风险不大,如果能半年复查也是可行的。但一来由于当地医院已经建议她手术,她是打定主意来开刀的;二是病灶密度虽低,但也有血管进入,表面也不平,显得毛糙,即使随访估计也在近年仍得手术的;三是位置不错,能楔形切除。所以当患者说她打算手术,我觉得也是可以的。故办了住院手续拟微创手术。术前一天我们团队再看片子时,多瞥了一眼影像,发现当地报告说的微小结节,好像也不太舒服,考虑可能也是肺癌,所以临手术前一天与患者再沟通,拟将另一微小结节也切了。

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60岁,检查发现肺结节3年入院,无呼吸道症状,肿瘤指标正常。

影像展示与分析:

主病灶情况:

图片

非薄层上很淡的磨玻璃结节,但有微小血管进入。

图片

薄层上显得是密度虽然纯,但不是太均匀。

图片

靶重建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并有血管进入。

图片

表面不平显毛糙,整体轮廓较清,边界较为清楚。

图片

血管征明显,而且多支血管不同方向走向病灶并都进入了病灶内,灶内密度不均匀。

图片

当地CT所示病灶密度不均,血管异常增粗并进入,表面不平。

手术前一天发现另一微小结节也不太舒服(门诊与拟定手术时均未注意到此结节也该手术):

图片

微小密度较高结节。

图片

虽小但与邻近这血管关系感觉比较密切。

图片

边缘区密度也较高。

图片

当地CT影像见病灶虽小,也与血管没有间隙,整体轮廓较清。考虑也是恶性范畴的,反正离胸膜表面也不远,又在主病灶同侧,所以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再沟通后拟也一并切除之。

最后结果:

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叶建明手术团队为其手术,术前予以请影像科沈起钧教授定位。

图片

主病灶定位前扫描。

图片

主病灶定位后,定位钩与病灶重叠了。

图片

次病灶定位前扫描。

图片

次病灶医用胶定位后,与定位胶贴着了,我们看边上的微小血管说明病灶就在医用胶处。

图片

次病灶剖面观。

图片

主病灶剖面观。

图片

术后常规病理报告结果。主病灶微浸润性腺癌,次病灶原位癌。

感悟:

在肺结节很容易多发的现在,术前再仔细看一次CT有时候意义非凡。我记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开始说好是切病灶A的,结果术前再看一眼影像,注意到病灶B,而病灶B顺带切了也确实是恶性范畴的。当然对于多达十几处或几十处的病灶来说,追求一网打尽就意义更小些。但这种能楔形切除,顺带比较方便的,若是病灶B与病灶A距离又近,则均楔形切除的好处肯定好于只切病灶A。因为有时若挨的近的,由于切割缝合器打过去造成的疤痕或切缘会刚好影响次病灶的,这样就容易发现不了病灶B的进展情况,可能会导致延误病情。当然多达几十、上百处的,那是没有意义的,反正解决不了问题,仍该关注有风险的、主要的病灶就可以了。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424, encodeId=364f22234248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84b82204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b6f650601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小结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601, encryptionId=b6f6506017e, topicName=微小结节), TopicDto(id=82204, encryptionId=384b8220449, topicName=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Sep 01 00:14:45 CST 2024, time=2024-09-0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9-0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按图索骥,肺癌三代药奥希替尼耐药后的基因突变是啥?怎么解?

研究基于血液样本检测奥希替尼耐药基因突变,如 MET、TP53 等,指出 MET 扩增和 PIK3CA 突变是主要耐药原因,强调耐药后应明确基因突变再选药。

European Radiology:人群参加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血管疾病联合筛查的意愿究竟如何?

ERS/ESR声明强调了重点筛查三大杀手的价值,即肺癌、COPD(肺气肿、支气管炎)和CVD(动脉粥样硬化),预计到2050年将导致最多的死亡。

病例分享丨放免时代新挑战!一例肺癌后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多维度诊疗探讨

66岁男性右中肺鳞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经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后出现肺炎等症状,多学科讨论相关诊断、治疗及预后问题,强调综合应对。

绘真约大咖 | 金高娃教授:基因检测驱动下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新进展

介绍肺癌的严峻现状,围绕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问题,如不同基因突变的药物选择、治疗效果等展开,涵盖舒沃替尼等多种药物。

呼气可查肺癌?何建行&梁文华:肺癌筛查中的VOC检测分析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或可用于肺癌筛查。研究对相关检测进行 meta 分析,认为其有应用前景,但仍需完善。

治疗端口前移,III期肺癌用奥希替尼活得更长了,留下了耐药进展后的难题!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就在同步放化疗期间或之后没有出现进展的情况下,使用了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主要是评估是否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80%肺癌患者肿瘤缩小!《柳叶刀-肿瘤学》吴一龙共同领衔:新方案解决一线靶向治疗耐药后难题

INSIGHT 2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存在MET扩增的EGFR突变且靶向治疗耐药的NSCLC患者,tepotinib联合奥希替尼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这种口服靶向治疗方案有潜力替代化疗。

西安交大方吉祥教授Nano Letters:新型纳米传感器技术突破,助力早期肺癌非侵入性检测

在本次研究中,介孔金因其丰富的活性位点和三维互联的介孔结构,有助于分析物的扩散和检测,而ZIF-8壳层进一步富集目标分子,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

年龄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吗?75岁以上肿瘤患者使用PD-1疗效会打折扣吗?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老年患者多。探讨 75 岁以上老人使用 PD-1 抑制剂效果,研究表明其与年轻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要注意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绘真约大咖 | 韩鹏医生:肺癌中基因变异指导的靶向药物不断增多,具体疗效如何?

介绍肺癌的分类及靶向治疗,围绕基因检测在肺癌靶向用药中的问题,如不同药物对特定突变的疗效等展开,包括阿来替尼等多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