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 RECONSTR SURG: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短筋膜切开术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2023-12-0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短筋膜切开术可减少皮瓣切取对供区的创伤,且不受解剖变异的影响
自从Hartrampf等描述了带蒂腹直肌肌皮瓣后,以腹部为基础的乳房重建已经发展至保留供区组织,以防严重的供区并发症。尽管供区保留了整个直肌和筋膜,但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切取后仍会出现术后膨隆或疝,据报道发生率约为3% ~ 5%。这可能是由于在解剖血管蒂时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腹直肌筋膜的连续性,切开了直肌,破坏了神经。为了减少筋膜切开的长度,已经引入了一些技术改进。但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临床效益的技术仍然很少。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最新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者介绍了一种改良的技术,以缩短DIEP皮瓣切取时的直肌筋膜切口长度,并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优先考虑增强皮瓣的灌注,探讨其可行性。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评价DIEP皮瓣乳房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并重点关注功能性供区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304例接受DIEP皮瓣乳房再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1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技术(队列1),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124例患者采用短筋膜切开技术(队列2)。在短筋膜切开术中,切开的直肌筋膜尽可能多地覆盖目标穿支的肌内过程。肌内剥离后,进行血管蒂剥离,不需要额外的筋膜切开。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队列2中所有患者均成功采用短筋膜切开技术完成手术,无术中转开腹病例。队列2的平均筋膜切开切口长度为6.6 cm,显著短于队列1的11.1 cm。队列2的血管蒂平均长度为12.6 cm。两组均无皮瓣失活发生。其他灌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差异。在队列2中,腹部膨隆/疝的发生率显著较低。
综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短筋膜切开术可减少皮瓣切取对供区的创伤,且不受解剖变异的影响。它提供了可靠的结局和最少的功能性供区并发症。
原始出处:
Kim J, Lee KT, Mun GH. Short Fasciotomy-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 Harvest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Plast Reconstr Surg. 2023;152(6):972e-984e. doi:10.1097/PRS.000000000001038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腹直肌筋膜#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