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g Cancer:皮疹可能预示抗EGFR治疗肺癌有效

2012-07-31 不详 网络

意大利肿瘤学家Petrelli Fausto博士等人研究发现,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发生皮疹可能是个好兆头。这项研究发表在《肺癌》(Lung Cancer)杂志7月16日在线版上。 皮肤反应(尤其是丘疹脓疱皮疹)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原因是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中的未分化和增殖性角质细胞中有EGFR表达。一旦发生皮疹

意大利肿瘤学家Petrelli Fausto博士等人研究发现,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发生皮疹可能是个好兆头。这项研究发表在《肺癌》(Lung Cancer)杂志7月16日在线版上。


皮肤反应(尤其是丘疹脓疱皮疹)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原因是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中的未分化和增殖性角质细胞中有EGFR表达。一旦发生皮疹则应治疗,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和带来继发感染的风险。但已有部分研究提示,皮肤毒性与临床收益之间有关。


为了进一步明确皮疹与疗效的关联,研究者从文献中检索出了17项相关的前瞻性试验和7个病例系列,共涉及超过3,000例患者。经过汇总分析,研究者发现,发生皮疹的患者36%对治疗产生应答,而无皮疹或仅有轻度皮疹的患者仅26%有应答。与无皮疹的患者相比,发生2~4级皮疹的患者获得应答的几率显著增高(7% vs. 42%)。不论是使用厄洛替尼还是吉非替尼,皮疹均与疾病进展风险[危险比(HR),0.50]或死亡风险(HR,0.30)降低显著相关。

研究者指出,他们无法确定受试者的EGFR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在治疗数周后发生皮疹,可能是EGFR突变状态不明患者治疗有效的早期标志。根据这一判断,假如患者的突变分析结果不明,研究者建议“不妨先试用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如果数周内未出现皮疹就停药”。而且,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治疗有效的患者,“发生皮疹算是一颗定心丸”。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34198, encodeId=955815341988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2b3e988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GFR#</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88, encryptionId=22b3e9887e, topicName=GFR)],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a812532020, createdName=liuyiping, createdTime=Thu Aug 02 06:35:00 CST 2012, time=2012-08-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8-02 liuy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