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缺血性中风后血管内治疗患者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

2024-11-2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近一半的 eTICI<3 患者实现了延迟再灌注,从而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血管内治疗(EVT)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完全再灌注率(脑梗死溶栓扩展指数,eTICI 3)。尽管如此,EVT 后成功再灌注但未完全再灌注(eTICI <3)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从极好到严重丧失工作能力不等。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完全再灌注后的辅助治疗方案(如二次血栓切除术、动脉内溶栓药物、抗血栓药物),但所有这些方案都有各自的风险。此外,对于哪些患者亚群可从这些额外的再灌注努力中获益,哪些患者亚群可能无法获益,目前仍不得而知。

目前的数据表明,三分之一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中风患者经历不完全再灌注(脑梗塞扩大溶栓,eTICI<3),并且这种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仍然未知。我们系统地回顾了文献并对血管内治疗后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进行了荟萃分析。

使用预定义策略对截至 2024 年 3 月 1 日的 MEDLINE、Embase 和 PubMed 进行系统评价。仅包括报告不完全再灌注组织的有利进展(即延迟再灌注或无新梗塞)或不利进展(即持续灌注不足或新梗塞)比率的全文英文书面文章。主要结局是干预后 90 天的延迟再灌注率及其与功能独立性(改良 Rankin 量表,mRS 0-2)的关系。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具有 95% 置信区间 (CI) 的合并比值比 (OR)。

结果纳入了六项研究,涉及 950 名患者(50.7% 为女性;中位年龄 71 岁,IQR 60-79)。四项研究评估了 MRI 灌注成像不完全再灌注的演变,而两项研究则使用 DWI 和 NCCT 成像,其中新梗塞用于表示不利进展。五项研究将不完全再灌注定义为 eTICI2b50 或 2c。 41%(IQR 33%–51%)的病例在干预后 24 小时发生延迟再灌注。实现延迟再灌注与 90 天时功能独立的可能性较高相关(OR 2.5,95% CI 1.9-3.4)。

由此可见,近一半的 eTICI<3 患者实现了延迟再灌注,从而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该亚组可能会因采取额外的再灌注策略(例如动脉内溶栓或二次血栓切除术)而产生有限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准确预测不完全再灌注的演变可以优化患者在干预结束时选择辅助再灌注策略。

参考文献:

Natural Evolution of Incomplete Reperfus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Endovascular Therapy after Ischemic Stroke.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4.049641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mujanovic-et-al-2024-natural-evolution-of-incomplete-reperfusion-in-patients-following-endovascular-therapy-after.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9d358519525e,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Stroke:缺血性中风后血管内治疗患者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6029,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近一半的 eTICI<3 患者实现了延迟再灌注,从而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705/1720145181969_92910.jp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8%A1%80%E7%AE%A1">血管</a>内治疗(EVT)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急性<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fa10e93597f">缺血性卒中</a>(AIS)患者的完全再灌注率(<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2dea8489010">脑梗</a>死溶栓扩展指数,eTICI 3)。尽管如此,<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EVT 后成功再灌注但未完全再灌注(eTICI &lt;3)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从极好到严重丧失工作能力不等。</strong></span>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完全再灌注后的辅助治疗方案(如二次<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earch?keyword=%E8%A1%80%E6%A0%93">血栓</a>切除术、动脉内溶栓药物、抗血栓药物),但所有这些方案都有各自的风险。此外,对于哪些患者亚群可从这些额外的再灌注努力中获益,哪些患者亚群可能无法获益,目前仍不得而知。</p> <p><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41122/1732242072022_2299762.jpg" /></p> <p>目前的数据表明,三分之一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中风患者经历不完全再灌注(脑梗塞扩大溶栓,eTICI&lt;3),并且这种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仍然未知。我们系统地回顾了文献并对血管内治疗后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进行了荟萃分析。</p> <p>使用预定义策略对截至 2024 年 3 月 1 日的 MEDLINE、Embase 和 PubMed 进行系统评价。仅包括报告不完全再灌注组织的有利进展(即延迟再灌注或无新梗塞)或不利进展(即持续灌注不足或新梗塞)比率的全文英文书面文章。主要结局是干预后 90 天的延迟再灌注率及其与功能独立性(改良 Rankin 量表,mRS 0-2)的关系。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具有 95% 置信区间 (CI) 的合并比值比 (OR)。</p> <p><img class="wscnph"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41122/1732242192198_2299762.jpg" /></p> <p>结果纳入了六项研究,涉及 950 名患者(50.7% 为女性;中位年龄 71 岁,IQR 60-79)。四项研究评估了 MRI 灌注成像不完全再灌注的演变,而两项研究则使用 DWI 和 NCCT 成像,其中新梗塞用于表示不利进展。五项研究将不完全再灌注定义为 eTICI2b50 或 2c。 <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41%(IQR 33%&ndash;51%)的病例在干预后 24 小时发生延迟再灌注。实现延迟再灌注与 90 天时功能独立的可能性较高相关(OR 2.5,95% CI 1.9-3.4)。</strong></span></p> <p>由此可见,<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近一半的 eTICI&lt;3 患者实现了延迟再灌注,从而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strong></span>该亚组可能会因采取额外的再灌注策略(例如动脉内溶栓或二次血栓切除术)而产生有限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准确预测不完全再灌注的演变可以优化患者在干预结束时选择辅助再灌注策略。</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参考文献:</span></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a style="color: #808080;" href="https://www.ahajournals.org/journal/str">Natural Evolution of Incomplete Reperfus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Endovascular Therapy after Ischemic Stroke. h</a>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4.049641</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320, tagName=缺血性卒中), TagDto(tagId=4160, tagName=血管内治疗)],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17, categoryName=神经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445, articleKeyword=介入治疗,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267917, appHits=7, showAppHits=0, pcHits=80, showPcHits=267910, likes=0, shares=0, comments=1,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Sun Nov 24 10:32:00 CST 2024, publishedTimeString=2024-11-24,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30007, editor=神经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a8fb2299762, createdName=Dr. Apathy, createdTime=Fri Nov 22 10:31:09 CST 2024,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Fri Nov 22 22:32:29 CST 2024, ipAttribution=陕西省,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mujanovic-et-al-2024-natural-evolution-of-incomplete-reperfusion-in-patients-following-endovascular-therapy-after.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null)
mujanovic-et-al-2024-natural-evolution-of-incomplete-reperfusion-in-patients-following-endovascular-therapy-after.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8544, encodeId=e20f22385444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a10e9359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缺血性卒中#</a> <a href='/topic/show?id=43208953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内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359, encryptionId=fa10e93597f, topicName=缺血性卒中), TopicDto(id=89534, encryptionId=432089534a8, topicName=血管内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Nov 22 22:32:29 CST 2024, time=2024-11-2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综述】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者综述了AQP4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后的表达变化和作用,特别是AQP4在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形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及神经炎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深化对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

stroke:农村医院在指南推荐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二级预防和预后方面的表现

与城市医院相比,农村医院的溶栓利用率较低,治疗时间较慢。

Lancet重磅综述:中风急救,发病24小时患者也可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对于LVO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有着显著的变化。临床试验数据的更新、血管内治疗器械和技术的进步、血管内治疗适应证的扩展,以及血管内治疗成像技术的发展,都提高了临床治疗LVO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述】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ISR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选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ISR的诊疗提供借鉴。

Eur J Prev Cardiol:空气污染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暴露于空气污染可能与较高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有关,特别是对非老年妇女构成较高的风险。有害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加剧其影响。即使暴露在低水平的空气污染物中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述】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RhoA/ROCK信号通路参与的调控和介导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并对当前该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应用和药物研发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论著】2013—2021年山东省滕州市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时间趋势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2013—2021年山东省滕州市户籍居民IS死亡监测数据,旨在探讨高血压综合防控期间IS的死亡率及其时间趋势。

Radiology:场循环MRI识别轻度缺血性卒中的能力及价值 

场循环成像(FCI) MRI是英国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构建的一种新型全身成像技术,它将MRI与快速场循环核MRI相结合,探索体内磁谱、测量体内分子动力学。

Stroke:脑血容量减少与大面积核心缺血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CBV<42% ≥68 mL 最有效地预测大核心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证实了其与其他参数(如最大时间)在管理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方面的价值。

CNS Drugs:急性中度及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替卡格雷与氯吡格雷疗效比较——TICA-CLOP研究

替卡格雷在非心源性中度及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表现出优于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降低了新发卒中和复合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拓展阅读

支架内闭塞的CTO开通小经验

67 岁心绞痛男性患者冠脉造影示右冠脉、回旋支支架闭塞,前降支单支供血。经 Gaia 2 导丝等操作成功开通,总结相关经验,术者感慨成就感与患方获得感不匹配。

急性左主干闭塞开通顺利术后死亡!

53 岁女性因血糖、咳嗽入院,后因冠心病、急性心梗行介入治疗,术中抽搐,术后突发心脏骤停死亡。术者对心包积液成因及死亡原因存疑。

惊险的急诊手术

49 岁男性因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冠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病变,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等情况,经多次操作处理,包括球囊扩张、血栓抽吸、支架置入等,最终血流恢复,症状缓解。

并发症丨左冠严重病变,右冠术中夹层,及时下台保住患者性命

该病例中 51 岁吸烟男性因心脏症状入院,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右冠脉时遇支架难通过、导丝弹出等问题,后再次手术处理了前降支病变。

左主干分叉病变单支架Crossover回旋支开口拘禁球囊保护

50 岁男性因急性下壁心梗入院,1 周后对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入路,多步骤植入支架,采用球囊扩张、对吻扩张等操作,最终造影示支架膨胀好、血流正常。

前降支支架后粗大对角支丢失的紧急补救操作技巧

69 岁男性患者,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首次冠脉造影后进行药物及介入治疗,13 天后二次上台,手术中出现分支闭塞等状况,经多种操作缓解症状,强调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