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局灶冷冻消融和局灶高强度聚焦超声后前列腺成像(PI-FAB)评分系统阅读器间可靠性的外部验证

2025-05-07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显示,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识别放射治疗(RT)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RP)后局部复发方面已确立的实用性相比,聚焦治疗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报告的标准化一直存在局限。

聚焦治疗(FT)已成为一种针对局限性低至中风险前列腺癌(PCa)的微创治疗选择,它为传统根治性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同时减轻了治疗后不理想的功能障碍等后果。成像技术的进步,如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提高了聚焦治疗的疗效和适用性,该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定位和治疗靶病灶。

专家共识支持将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用于消融治疗前的治疗规划以及消融后的随访,以诊断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然而,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识别放射治疗(RT)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RP)后局部复发方面已确立的实用性相比,聚焦治疗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报告的标准化一直存在局限。最近,吉甘蒂等人引入了前列腺聚焦消融后影像(PI-FAB)评分系统,旨在对前列腺癌聚焦治疗后局部复发情况下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解读和报告进行标准化。这个三分制评分系统着重于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和 T2 加权成像(T2W)。它解决了如何处理消融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潜在局限性问题,例如前列腺腺体纤维化程度增加可能会与前列腺癌表现相似的情况,并且特别强调了动态对比增强成像的作用。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评估了在采用冷冻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两种治疗方式后,PI-FAB 评分系统的诊断性能以及阅片者之间的可靠性。

这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了 2007 年至 2023 年间所有接受聚焦治疗且有可用的随访 mpMRI 检查以及后续前列腺活检的患者。三名经过专科培训的放射科医生使用 PI-FAB 评分系统对这些影像进行评分。主要目标是评估阅片者之间对 PI-FAB 评分的一致性,次要目标是评估性能指标,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研究共回顾了 91 例患者的 113 次 mpMRI 检查(冷冻治疗后 95 次;HIFU 治疗后 18 次)。阅片者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弗赖斯 kappa 系数(κ):0.71,P < 0.001;格维特 AC2 系数:0.70,P < 0.03)。在随访影像检查中(中位随访时间为 14 至 16 个月),PI-FAB 评分为 3 分在确诊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csPCa)方面具有显著能力,且特异性较高(每位阅片者分别为 88%、86% 和 93%),而 PI-FAB 评分为 1 分在排除 csPCa 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每位阅片者分别为 88%、78% 和 84%)。


 
表 诊断性能

本项研究表明,PI-FAB 评分系统可有效地用于评估聚焦治疗后 mpMRI 检查发现的复发情况,阅片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在预测冷冻治疗和 HIFU 治疗后靶区内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复发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来证实 PI-FAB 评分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

原文出处:

Michael C Ivey,Sriram Deivasigamani,Srinath Kotamarti,et al.External validation of inter-reader reliability of the Prostate Imaging after Focal Ablation (PI-FAB) scoring system following focal cryoablation and focal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DOI:10.1007/s00330-025-11513-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691, encodeId=d0352263691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8ee32526f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前列腺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526, encryptionId=c8ee32526f3, topicName=前列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06 10:36:21 CST 2025, time=2025-05-0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6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人工智能前列腺癌检测的多中心、多扫描仪验证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检测(DL - CAD)软件在提高临床显著性 PCa(csPCa,通常定义为分级组(GG)≥2)检测准确性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Nat Genet:任善成/谌科/古迪合作利用空间组学揭示前列腺新的生理功能和癌变机制

前列腺癌全球高发,我国增长快且发病机制有种族差异。研究构建首个高分辨率成人前列腺空间图谱,揭示细胞类型、分布及前列腺癌起源等关键信息。

杨浩/杨璐/王威亚/刘珊团队ACS Nano:化学亲和法捕获血浆细胞外囊泡实现前列腺癌蛋白标志物的深度鉴定与验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团队针对血浆 EV 分离难题,构建 TiO₂亲和捕获结合非依赖型质谱的分析体系,发现前列腺癌 EV 蛋白标志物 GDF15,经多队列验证,可辅助无创精准诊断,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

“绘”真报告 | 读懂AR-V7表达检测的价值与时机,让前列腺癌治疗更精准!

现分享一例近期检出AR-V7阳性表达的前列腺癌检测案例,系统介绍并读懂AR-V7表达检测的价值与时机!

European Radiology:前列腺MRI中扩散水平对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定量评估

尽管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验证,但扩散水平有潜力改善基于 PI-RADS 评分的活检决策,以检测外周带中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

European Radiology:MRI检测淋巴结外延伸作为前列腺癌侵袭性的标志

MRI 已被用于检测各种原发性恶性肿瘤中的 cENE,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直肠腺癌。

Cancer Cell:KMT2C缺失驱动前列腺癌转分化及耐药机制

本文揭示了KMT2C缺失驱动前列腺癌从腺癌向双阴性前列腺癌(DNPC)转分化的分子机制,阐明了KMT2C通过维持ASPP2表达抑制ΔNp63依赖的转分化过程,同时指出靶向脂肪酸合成可抑制DNPC进展。

Nat Genet | 前列腺癌中m⁶A修饰的分布特征、临床关联及预后意义

该研究揭示了m⁶A修饰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阐明了m⁶A修饰作为前列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作用机制。

Nat Aging:南京医科大学王美林等鉴定了早发性和晚发性前列腺癌的不同微环境和进展特征

该研究鉴定了早发性和晚发性前列腺癌的不同微环境和进展特征。

Nat Commun:中山大学王宗任等团队合作研究为侵袭性前列腺癌的分子分型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研究整合了多组学数据以细化定位PCa的分子亚型,并将NANS确定为侵袭性PCa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