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期胃癌重要研究进展汇总

2018-06-30 MedSci MedSci原创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四十万病人受到胃癌的危害。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和预后差等特点。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对胃癌发病的地理分布以及与移民关系的研究,一般认为外界环境和饮食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还有些利于胃癌发生的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梅斯小编整理近期关于胃癌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1】胃粘膜切除术与单纯网膜切除术治疗可切除性胃癌胃粘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四十万病人受到胃癌的危害。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和预后差等特点。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对胃癌发病的地理分布以及与移民关系的研究,一般认为外界环境和饮食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还有些利于胃癌发生的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梅斯小编整理近期关于胃癌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

【1】胃粘膜切除术与单纯网膜切除术治疗可切除性胃癌

胃粘膜切除术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防效果一直存在争议。近日研究人员比较了胃粘膜切除术与单纯网膜切除术对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本次III期临床研究在日本57家医院开展,20-80岁、组织学cT3(SS)-cT4a(SE)期、肿瘤学组评分0或1的胃腺癌患者参与,患者体重指数不超过30,无远端转移或淋巴肿大。患者随机接受胃粘膜切除术与单纯网膜切除术。1204名患者参与研究,各组602人。研究发现胃粘膜切除组患者生存期与非胃粘膜切除组无显著差异。64名(11%) 单纯网膜切除以及77名(13%)胃粘膜切除患者出现3-4级手术并发症。胃粘膜切除患者胰瘘率增加(5% vs 2%)。研究过程中6名患者住院期间或术后1个月死亡,其中单纯网膜切除组5人,胃粘膜切除组1人。研究认为胃粘膜切除术不能改善可切除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单纯网膜切除仍是可切除CT3-T4A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案。

【2】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

目前内镜筛查对胃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近日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考察了内镜筛查对胃癌发病和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纳入了6个队列研究以及4个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本次荟萃分析,总计342013名参与者,全部来自亚洲地区。总体而言,内镜筛查可以降低40%的胃癌死亡风险,但对于胃癌发病率无显著影响。亚组分析显示,相对于不接受筛查人群以及X射线筛查人群,内镜筛查人群的胃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但内镜筛查不能显著降低患者预期死亡风险。研究发现,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但对于发病率无显著影响。

【3】口服和静脉紫杉醇对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治疗效果比较

目前,紫杉醇只能通过静脉输入。DHP107是口服紫杉醇。DHP107用作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时与静脉输入紫杉醇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结果相似。DREAM是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纳入的患者为病理确诊的无法切除或一线治疗失败复发的晚期胃癌患者。患者随机1:1分为DHP107组(200mg/m2,,第1天,8天和15天口服两侧,4周一个周期)或静脉紫杉醇组(175mg/m2 第1天,3周一个周期)。患者根据ECOG状态,疾病状态和治疗史进行分层,每6周评估治疗反应。结果表明,DHP107作为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方式在无进展生存方面非劣效于紫杉醇,其他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相似。DHP107是第一种得到验证的能够有效治疗晚期胃癌的口服紫杉醇药物。

【4】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浓度联合分析可以用于早期胃癌的检测

胃癌发现的时间越早预后也就越好,这是学界的公认的常识。本项研究探讨了多参数联合分析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人员研究了176例胃癌(GC)患者,其中117例是不典型增生患者,并且匹配了204例健康对照患者,采用CEA,CA724浓度及3种细胞因子(TNF-α,IL-6,IL-8)建立诊断模型,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区分健康对照组和GC组方面,IL-6具有最佳诊断价值,联合分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93-0.97)。对于早期和晚期GC,AUC分别为0.95(0.92-0.98)和0.95(0.92-0.97)。在区分不典型增生组和GC组中,CA724的诊断价值最高,联合分析的AUC为0.97(0.95-0.99),对于早期和晚期GC组,AUC分别为0.98(0.96-0.99)和0.96(0.94-0.98)。经过评估,本项研究纳入CEA,CA724浓度及3种细胞因子的联合评估模型对健康对照组的GC,早期GC和晚期癌症组进行鉴别,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9.66%,84.21%和92.31%,特异性分别为92.42%,90.91%和90.91%。表明该诊断模型可以作为潜在的帮助作为早期检测GC的筛选方法。


【5】胃癌前病变监测有效性研究

现行指南推荐使用内镜监测胃癌前病变,然而胃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和对肿瘤的预防效果研究尚不充分。近日研究人员就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发生率和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共279名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年龄57.9岁,女性142人,参与者随访期间至少接受了1次内镜检查,随访57个月。随访期间,4名患者(1.4%)确诊为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或侵袭性肿瘤,其中2名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另外2名患者接受了全胃切除术。相比于PGI/II≤3和或 OGLIM分期III-IV期的AG/IM患者,PGI/II>3和或 OGLIM分期0-II期的AG/IM患者随访期间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或侵袭性肿瘤风险较低。研究发现,对于胃癌风险较低地区,规律的内镜监控可有效的发现癌前病变,实现早期干预,降低肿瘤进展风险。同时血清学标志物是对患者进行分层实现精确治疗的有效途径。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1050, encodeId=d7181381050f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Mon Jul 02 12:47:00 CST 2018, time=2018-07-02,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