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可准确评估左房心肌纤维化!阜外研究

2024-08-31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的3D-LGE-MRI图像空间分辨率达到1.25 mm×1.25 mm×1.25 mm,可实现对心房壁纤维化的定量评价及三维可视化显示,是目前探测心房心肌纤维化较为理想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阜外医院郑哲、陆敏杰等研究发现,三维高分辨力磁共振钆延迟增强成像(3D-LGE-MRI)可应用于三维可视化及定量评估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心肌纤维化。

研究发现,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纤维化程度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更严重,二者差异主要表现在右下肺静脉及左心房间隔区域。

本研究的3D-LGE-MRI图像空间分辨率达到1.25 mm×1.25 mm×1.25 mm,可实现对心房壁纤维化的定量评价及三维可视化显示,是目前探测心房心肌纤维化较为理想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3D-LGE-MRI原始图像能比较清晰地显示左心房壁,包括钆延迟增强(LGE)面积及LGE面积占比在内的定量参数也具有较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

但需注意的是,高分辨力LGE-MRI 图像的信噪比较低,并且心律不齐为心脏 MRI 扫描的难点之一,药物复律效果不佳的房颤患者常具有较重的图像伪影。

在本研究中,2 名医师对原始图像噪声及伪影的主观评价平均分均在轻度~中度之间。

本研究使用 IIR>1.2的阈值定义心肌纤维化,使用IIR>1.32的阈值定义致密心肌瘢痕。

研究初步比较了持续性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壁LGE定量参数,发现二者的左心房壁LGE面积及LGE面积占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另外,与阵发性房颤患者比,持续性房颤患者具有更高的犹他分期和更为严重的右下肺静脉及左心房间隔区域纤维化,即LGE有可能随着房颤严重程度进展而向左心房后壁右侧及前壁发展,尤其是优先累及右肺静脉与房间隔区域。

研究纳入杂交房颤消融术前采用左心房3D-LGE-MRI评估左心房心肌纤维化的房颤患者34例。

2名放射诊断医师(医师1和医师2)双盲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4分法评价,均使用ADAS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房壁及LGE面积,并计算LGE面积占比。其中1名医师再进行分区分析,将左心房壁分为10区,测量每个分区的心房壁面积及LGE面积,并计算LGE面积占比。

来源:朱乐怡, 袁硕, 王艺宁, 等. 三维高分辨力磁共振钆延迟增强成像评估房颤患者左心房心肌纤维化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 703-709.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7.00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525, encodeId=89c52223525b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7a54248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房颤#</a> <a href='/topic/show?id=99491186052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左心房心肌纤维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8605, encryptionId=994911860528, topicName=左心房心肌纤维化), TopicDto(id=54248, encryptionId=737a54248f5, topicName=房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Sep 01 14:47:15 CST 2024, time=2024-09-0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亚洲房颤患者该怎么治?权威专家解读最新共识

2023年7月10日,“云端对话,海峡连线”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如期同步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心脑血管诊疗学术交流,精准化提升房颤患者综合管理能力。

Heart:伴有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

在女性和75岁以上的成人中更容易出现血压不受控制。经常就诊于同一临床医生的患者血压更有可能得到控制,并接受指南推荐的降压治疗。

Heart:澳大利亚初级保健中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探讨可能影响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

Cardiovasc Diabetol:糖化血红蛋白对老年房颤患者2年临床结局的影响

在日本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只有HbA1c≥8.0%与全因死亡和净临床结局风险增加相关;在其他HbA1c亚组中,这些事件的风险没有增加。

STT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秦超毅教授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外陷阱与心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房颤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房颤中NETs的形成机制,阐明了NETs与心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房颤中的作用及机制。

肿瘤合并房颤如何抗凝治疗?怎样平衡利弊?

癌症与房颤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大出血,颅内出血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掌握其抗凝治疗的指征和策略至关重要。

我国发布新版房颤诊疗指南,5分钟速览更新要点!

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房颤的临床表现、抗凝治疗及临床路径,一文学习!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JAHA: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在这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A患者房颤导管消融研究中,短期安全性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倾向评分匹配的DCM队列相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长期的安全性结局。

房颤合并颈动脉疾病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策略

当这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房颤且需要进行导管消融术时,如何在围术期内实施抗凝,既能有效降低栓塞风险,又不增加出血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