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2024-07-15 上海阿克曼病理 上海阿克曼病理 发表于上海

69岁男性因脑病检查发现前上纵隔占位,病理诊断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介绍其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预后及鉴别诊断等。

01 病史介绍

患者,男,69岁,患者1周前因“脱髓鞘性脑病”于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胸部CT发现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

01 专科检查:

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四肢肌力正常,浅表未发现肿大的淋巴结。

02 辅助检查:

胸部CT示:双肺散在条索影,前上纵隔可见大小约52mmx25mm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可见少许钙化。

03 大体检查:

前上纵隔肿物,灰白淡黄色不规则形组织一块,完整包膜,大小6.2cmx6.0cmx1.5cm,切面灰白色,局部淡黄色,部分区域质硬,钙化。

04 镜下所见:

肿瘤具有纤维包膜,多发散在结节状、条索状、片状或融合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及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组成,可见淋巴滤泡形成。高倍镜下,上皮样细胞呈胖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胞核呈卵圆形,核仁不明显,缺乏非典型性及核分裂象,上皮性结节内淋巴细胞稀少;间质淋巴细胞丰富,可见散在的浆细胞。

图片

图片

图片

低倍镜,肿瘤具有纤维包膜,多发散在结节状、条索状、片状或融合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及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组成,局部可见淋巴滤泡。

图片

图片

中倍镜,上皮细胞结节大小不一,结节内淋巴细胞稀少,间质富于淋巴间质及增生的小血管。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倍镜,上皮样细胞呈胖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胞核呈卵圆形,核仁不明显,缺乏非典型性及核分裂象。

 

05 免疫组化特征:

CKpan(上皮细胞+),CK19(上皮细胞+),CK5/6(上皮细胞+),CK14(上皮细胞+),P63(上皮细胞+),CD20(B细胞+),CD3(T细胞+),CD5(T细胞+),CD1a(朗格汉斯细胞+),TDT(未成熟T细胞+),CD117(-),EMA(-),Ki67上皮细胞阳性指数约5%。

图片

CKpan(上皮细胞+)

图片

CD3(T细胞+)

图片

CD20(B细胞+),形成生发中心

图片

TDT(散在未成熟T细胞+)

图片

Ki67上皮细胞阳性指数约5%,B细胞生成的生发中心Ki67阳性指数高。

 

06 病理诊断: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02 讨 论

1. 定义:

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胸腺瘤,最早由Suster和Moran在1999年报道。肿瘤生长缓慢,起源尚未完全确定,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于交界性肿瘤。

ICD-O编码:8580/1

2.临床特征:

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占所有胸腺瘤1%-5%,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45-95岁,儿童或青少年病例罕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为体检发现,少数患者有重症肌无力表现,9%的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像学显示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影,界限清楚,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部分呈囊性。

3.大体表现:

大部分肿瘤具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切面灰白色,质中,部分可伴有囊性变,或大部分以囊性结构为主。

4.组织学表现:

间质内可见增生的淋巴间质,部分区域可见淋巴滤泡形成,上皮性肿瘤细胞被淋巴细胞分割呈形态不一的小结节状,肿瘤细胞由短梭形细胞或卵圆形细胞(类似A型胸腺瘤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胞浆中等量,嗜酸性,形态温和,轻度异型性,核仁不明显,部分淋巴细胞可散在分布于结节内。间质淋巴细胞以CD20阳性B细胞及成熟的T淋巴细胞为主,未成熟的T淋巴细胞较其他类型胸腺瘤少,上皮样细胞结节周围可出现未成熟的T淋巴细胞。

5.免疫表型:

肿瘤上皮细胞表达CKpan、CK5/6、CK19和CK14。淋巴细胞多数为CD20阳性的B细胞,CD3,CD5阳性的成熟T细胞,TDT阳性的不成熟的T细胞较少。

6.分子检测:

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无特异分子遗传学改变。

7.预后: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属于交界性肿瘤。绝大多数的初诊患者为I期或Ⅱ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需完全切除,避免复发,一般无转移,极少有肿瘤直接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

8.鉴别诊断:

1. AB型胸腺瘤:由A型梭形上皮细胞成分,B型富含淋巴细胞成分及大量未成熟T淋巴细胞组成,两者分界清楚,也可为相互混合存在,A型胸腺瘤成分周围围绕着富含淋巴间质的B型胸腺瘤成分。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呈明显微结节生长方式,形成巢或索样等结构,淋巴样间质为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无B型胸腺瘤的上皮细胞网存在,未成熟T淋巴细胞数量较少。

2.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少见,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侵袭性生长模式,包膜不完整,可侵及肺组织。镜下组织学形态与与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相似,但常常侵犯包膜,肿瘤性坏死常见,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间质缺乏未成熟的T细胞。肿瘤性上皮细胞CD5和CD117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

3. 淋巴上皮样癌:肿瘤呈片状、巢状和索状排列,间质中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并与癌细胞混合存在,常可见肿瘤性坏死。癌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核大、空泡状,可见一个或多个明显的核仁。细胞核拥挤不均,可能出现重叠,EBER原位杂交阳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 微小胸腺瘤:微小胸腺瘤定义为直径<1cm的胸腺上皮增生,新版WHO分类无法确定微小胸腺瘤是肿瘤性病变还是其他胸腺瘤的前驱病变,已删除该分类。该病变有时较小肉眼无法分辨,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较难发现,需在显微镜下辨认,常因伴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手术切除胸腺后发现。病变微小,常为多灶分布,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其组织形态与胸腺瘤相似,上皮内常缺乏未成熟T淋巴细胞,其间质背景类似正常的胸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无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

5. 胸腺囊肿:囊壁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一般无实性结构;囊壁中有胸腺组织。

*本文(包括图片)均为作者投稿, 仅供行业交流学习用,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Oramas D, Moran CA. Micronodular thymomas with prominent cystic changes: 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25 cases. Int J Surg Pathol 2021;29:352-7

[2] 赵小晓,谢永辉,章宏峰.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3,28(05):437-441.

[3] 余昶,孙文勇.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学杂志,2022,28(07):602-60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5080, encodeId=a94a22150807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38e76768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组织学#</a> <a href='/topic/show?id=22b629163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表型#</a> <a href='/topic/show?id=c1801134e2b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纵隔占位#</a> <a href='/topic/show?id=dc92116e00b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结节型胸腺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163, encryptionId=22b62916337, topicName=免疫表型), TopicDto(id=116700, encryptionId=dc92116e00bb, topicName=微结节型胸腺瘤), TopicDto(id=113472, encryptionId=c1801134e2b3, topicName=纵隔占位), TopicDto(id=77676, encryptionId=9238e767680, topicName=组织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l 15 15:58:57 CST 2024, time=2024-07-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Hepatology:控制血糖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日益严重的流行病,影响全球1/4的人口和大约60%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NAFLD这一术语包括一种疾病谱,从最良性端的孤立脂肪变性,到以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细

【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乳腺正常组织学

本文介绍了乳腺的解剖结构、组织学构成,包括乳腺叶、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等,还阐述了不同生理阶段乳腺的变化及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特点。

Radiology:软组织肉瘤MRI征象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背景:软组织肉瘤(STS)的诊断治疗依赖于组织学分级,对于预后及活检常规评价非常有意义。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组织学分级也会出现错误性低估。本研究旨在识别与高级别STS(3级)相关的MRI征象以及MRI征象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

Sci Rep:睾丸生殖细胞瘤中不同的组织学成分共有的和特异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

青春期后睾丸生殖细胞瘤(TGCTs)能够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且往往是与家系相关并且共同发生。导致不同的组织学特征的准确家系关系和发展途径仍旧存在争议。最近,有研究人员为了调查了组织学不同群体的关系,在相同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群体中进行了MPseq和外显子组测序(ExomeSeq)。研究共对3中组织学类型/肿瘤的10个TGCTs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在每个基因组的基础上鉴定了体细胞染色体重排

PLAST RECONSTR SURG:打破损伤区域概念的神话: 高能量创伤后下肢血管反应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支持损伤区域概念的有效性,并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组织学基础。内膜增厚和动脉内膜纤维化是重度下肢创伤影响血管的组织学特征。

【衡道丨病例】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如何诊断?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洪日老师为大家分享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诊断要点。

ARCH PATHOL LAB MED:来自中国很大的经美国病理学家认证实验室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宫颈细胞学报告率和组织学随访结果

目前在中国,有关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未确定意义(ASC-US)和组织学发现的报告是罕见的。 本研究分析ASC-US细胞学检查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组织病理学随访的相关性。 在经美国病理学家学院认证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分析了2011年至2015年间ASC-US患者的hrHPV检测和组织学随访情况。 研究人员进行了2 206 588项Papanicolaou (Pap)检测

J Endod:牙髓再生治疗牙根发育成熟牙齿髓腔内再生组织的组织学评估

近来,牙髓再生疗法(REPs)已应用于罹患根尖周炎的成熟恒牙的治疗中。尽管动物学的REPs研究已得到一些组织病理学发现,但在人发育成熟牙齿中的研究还很少。到目前为止,对于类似牙齿根管内组织形成的特性还未可知。这篇报告描述的是一例人发育成熟上颌切牙因外伤导致髓腔暴露后成功施以REPs后的再生组织的组织学观察。 1名20岁的女性患者来到作者诊所要求治疗上颌中切牙(#8和#9)。切牙罹患根尖周炎。

第31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 2023: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内镜、组织学和血清学评估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内镜和组织学对疾病活动的评估具有适度相关性,并且总体一致。另外,基底浆细胞增多症可预测内镜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

Eur Urol Focus:血清 MicroRNA-371a-3p 水平可预测生殖细胞瘤化疗后残留肿块的组织学特征

研究分析了 M371 在化疗后(pc)残留肿块中识别存活癌(VC)的作用,结果发现,M371检测能识别68.9%的pc后肿块包含VC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