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华科:长时间麻醉诱导神经炎症和补体介导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样行为

2023-01-1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围手术期的神经认知障碍(PND)发病率很高,经常发生在老年手术患者身上,与长时间的麻醉诱导的神经毒性密切相关。

围手术期的神经认知障碍(PND)发病率很高,经常发生在老年手术患者身上,与长时间的麻醉诱导的神经毒性密切相关。麻醉诱导的神经毒性的神经形态学基础仍然难以确定。为此,来自武汉同济医院麻醉科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该研究用七氟烷长时间麻醉,建立七氟烷诱导的神经毒性(SIN)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高架迷宫和旷场试验来跟踪SIN大鼠的认知行为和焦虑样行为。通过转录组学、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尔基染色、TUNEL检测和形态学分析等技术研究了SIN的神经病理学基础。通过消耗小胶质细胞、抑制神经炎症和C1q,进一步阐明了SIN的病理机制。

本研究显示,长时间麻醉会引发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神经炎症、神经元兴奋性的抑制、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样行为。RNA测序发现,不同类型的突触的基因在长时间麻醉后被下调。小胶质细胞迁移、激活和吞噬作用增强。还观察到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补体级联的启动剂C1qa和C3增加了,C1qa标记的突触也升高了。然后,本研究发现 "吃我 "补体途径介导了长时间麻醉后海马区的小胶质突触吞噬。此后,海马的突触明显丧失。此外,树突棘减少,其基因也被下调。消耗小胶质细胞可改善神经炎症和补体的激活,并拯救突触损失、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样行为。当神经炎症被抑制或C1q中和时,补体也会减少,突触的消除被打断。

这些发现说明,长时间的麻醉引发了神经炎症和补体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突触吞噬,从病理上造成了SIN的突触消除。

 

参考文献:

Prolonged anesthesia induc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mplement-mediated microglial synaptic elimination involved in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BMC Med 21, 7 (2023).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705-6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围术期用药丨麻醉前停药9大类总结

围术期用药是很多医生关心的话题,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停用哪些药?停用多久?为什么?本文将做简要总结。

深切缅怀麻醉领域奠基人赵俊教授,享年96岁

他是我国著名医学家、现代麻醉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

ERCP术中麻醉——“镇静”or“全麻”

关于二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因回顾性研究异质性大、前瞻性研究结果少,目前尚无定论。近日,发表于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杂志的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ACS Chem Neurosci:麻醉阶段给予右美托咪定可缓解插管老年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

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和调节作用不足,气管拔管和麻醉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其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尤其是在术后72小时内。

两部门:进出口麻醉和精神药品应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许证

进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Region Anesth Pain M:髋部骨折术后麻醉和镇痛与长期死亡率的关系

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全身麻醉和脊髓麻醉的12个月死亡率无差异。然而,在同一手术中同时接受全身麻醉和脊髓麻醉的患者,其12个月死亡的风险较高。

拓展阅读

BMC Pediatrics:木偶游戏疗法助力儿童牙科急诊:显著缓解局部麻醉时焦虑,心率更平稳

儿童在牙科诊疗过程中表现出的恐惧与焦虑,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的顺利开展,还可能对儿童未来的口腔健康管理产生长期负面影响。急诊牙科治疗中,尤其是首次进行局部麻醉的儿童,因缺乏既往经验,更易产生恐慌和抵触情

环杓关节脱位,不只是麻醉并发症,还与很多因素有关

50 岁王老汉心包开窗术后次日无法说话,确诊环杓关节脱位。该并发症可能由气管插管、体位变动等多种因素引起,经及时治疗后恢复,提示需关注围术期细节以降低风险。

从“喝酒止痛”到精准麻醉:人类为了“不疼”有多拼?

人类为缓解疼痛探索麻醉方法,从原始社会用酒和天然药物,到 1846 年乙醚麻醉标志现代麻醉学诞生,再到如今多种麻醉药物、方式及精准麻醉,应用范围也拓展到疼痛治疗。

手术过程中为什么总被要求增加肌松?

临床麻醉中手术者要求增加肌松时,需考虑麻醉平面、肌松药代谢、CO₂泄露、患者内环境、体温、特殊病情及术前用药等因素,应综合判断避免过量。

麻醉≠睡觉!你的大脑在手术中经历了什么?

麻醉并非 “让病人睡一觉” 这么简单。麻醉前大脑会因焦虑等进入备战状态,麻醉中意识逐渐消散但部分区域仍工作,苏醒时大脑经历复杂的系统自检,展现了麻醉时大脑的奇妙过程。

“睡一觉”就做手术?揭秘麻醉医生如何精准控制你的“无痛时间”

手术麻醉背后是麻醉医生的精密 “时间管理”,涉及药物选择与剂量控制、术中实时监测调整、苏醒阶段代谢管理,全程保障患者安全,展现医学对生命节律的精准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