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 Med:多菌种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

2023-06-2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补充益生菌后可以改善抑郁患者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刺激或奖励的反应。

现在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和大脑功能之间存在联系,含有活菌(益生菌)或膳食纤维的补充剂,如果以适当的量摄入,会给宿主带来心理健康的好处,则被视为 "精神生物制剂"。据报道,服用益生菌长双歧杆菌1714对健康志愿者有促进认知的作用,减轻暴露于受控压力源的个体的压力和焦虑,甚至调节暴露于考试压力的学生的睡眠参数有人认为益生菌具有潜在的抗抑郁特性,但它们对可能作为这种效应基础的情绪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

本研究在一项抑郁症志愿者(n = 71)被招募到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以探索每天摄入多菌种益生菌或安慰剂4周后对情绪处理和认知的影响。在补充之前和之后,评估了情绪、焦虑、积极和消极情绪、睡眠、唾液皮质醇和血清C反应肽(CRP)。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益生菌的摄入提高了识别表达所有情绪的面孔的准确性(+12%,P<0.05,总人数=51)和对中性面孔的警惕性(组间平均差异=12.28ms±6.1,P<0.05,总人数=51)。益生菌补充剂还减少了奖励学习(-9%,p < 0.05,总数n = 51),以及听觉言语学习任务的干扰词回忆(-18%,p < 0.05,总数n = 50),但不影响认知表现的其他方面。虽然行为学显示了一个显著的组别与夜间活动的相互作用,但后续分析并不显著(P = 0.094)。补充剂没有改变唾液皮质醇或循环CRP的浓度。摄入益生菌后,患者健康调查表-9中的抑郁症分数明显减少(比基线减少50%,p < 0.05,n = 35),但这些与情绪处理的变化没有关系。

由此可见,补充益生菌后可以改善抑郁患者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刺激或奖励的反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这些变化对当前益生菌的情绪改善作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Baião, R., Capitão, L., Higgins, C., Browning, M., Harmer, C., & Burnet, P. (2023). Multispecies probiotic administration reduces emotional salience and improves mood in subjects with moderate depress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53(8), 3437-3447. doi:10.1017/S003329172100550X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44351, encodeId=b83b214435125, content=实用,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9043109018, createdName=983005960, createdTime=Fri Jun 23 10:35:17 CST 2023, time=2023-06-23, status=1, ipAttribution=广东省)]
    2023-06-23 983005960 来自广东省

    实用

    0

相关资讯

Psycho Med:白天和夜间的心率动态变化作为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实用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白天和晚上静息时心率变化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口服氯胺酮对重度抑郁症和自杀风险患者的疗效

三次10-15分钟的口服氯胺酮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和自杀风险。

Nature Neuroscience:发现致幻药物减轻抑郁的意外机制

这意味着致幻药物可诱发独立于其致幻作用的抗抑郁作用,表明缺乏5-HT2A活性的高亲和力TrkB阳性变构调节剂可能保留致幻药物的抗抑郁潜力,而不会产生致幻作用。

J Ethnopharmacol:黄连解毒汤通过Trem2/Dap12通路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抑郁样行为

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治疗结肠炎性抑郁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炎症因子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关基因的参与。

lancet psychiatry:文化适应性干预措施对华裔常见精神障碍的疗效

干预措施的调整可以通过修改以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或以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特定文化方式进行。

拓展阅读

2025最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指南

本文将围绕该文章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TMS 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Molecular Psychiatry:裸盖菇素疗法维持情绪惊喜,打破传统药物情感钝化困局

裸盖菇素疗法(PT)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上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且能维持对音乐惊喜的积极效价反应。神经影像显示PT降低vmPFC激活并增强感觉区域活动,而艾司西酞普兰则钝化情绪反应。

抑郁症研究热点:免疫炎症假说的最新进展

近 10 年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其或通过多种机制致病,还可指导治疗,部分抗炎药物辅助治疗有效,但仍需研究个性化方案 。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氯胺酮抗抑郁机制新突破:介观全脑波动分析揭示神经振荡与网络动力学变化

CSDS抑郁小鼠在BLA等8个脑区呈现高θ波段神经振荡紊乱和全脑网络效率降低。氯胺酮通过增强PrL-vHPC信息流和全局效率快速改善症状,机器学习模型显示网络特征对疗效判别的AUC达0.9523。

Alzheimers Dement.:长睡眠时间与较差的认知表现相关,并与抑郁症相互作用

长睡眠持续时间与较差的整体认知以及特定认知能力(如记忆、视觉空间技能和执行功能)相关。无论是否使用抗抑郁药,这些关联在具有抑郁症状的人群中更为显著。

Molecular Psychiatry: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一项荟萃分析及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本研究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或焦虑之间的显著关系,这会导致全因死亡率风险升高。此外,MR分析提供了首个基于遗传信息的证据,表明抑郁症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亚型的发展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