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影像】了解一下外伤后钝性脑血管损伤影像表现及分级
2024-05-26 影像诊断与科研 影像诊断与科研 发表于上海
钝性脑血管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虽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的准确性存有争议,但大多数情况下CTA仍为首选。
钝性脑血管损伤(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y,BCVI)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虽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相比,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的准确性存有争议,但大多数情况下CTA仍为首选。
BCVI的影像学表现多变,包括轻微内膜损伤、内膜片分离、动脉夹层合并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假性动脉瘤、血管横断伤及动静脉瘘。颈动脉最易受损节段为颅底下方的颈段,椎动脉最易受损节段也为颈段。多发血管损伤常见。
有学者根据DSA表现提出了五级分级系统,颈动脉分级越高,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越高。
描述钝性脑血管损伤的五个等级的图解
对于无临床症状的BCVI患者,影像学的一些表现可作为筛查依据。总的来说,任何面部或颈部损伤均可能导致BCVI。一些作为血管筛查依据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已经被纳人Denver标准,包括LeFortⅡ或m型面部骨折、颈动脉管骨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6分的弥漫性轴索损伤、自未遂合并缺氧性脑损伤、颈1至颈3或累及横突孔的颈椎骨折,以及颈椎半脱位。
重点BCVI相关的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用抗血栓药物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治疗,能有效降低脑梗死风险,因此需要认识这些损伤并掌握血管成像的时机对CTA检出BCVI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CTA不如DSA。然而CTA始终是筛查和诊断BCVI的重要工具,能检出大多数病例。
图1:(1)Biffl I级损伤。CTA显示右颈ICA的小内膜瓣,狭窄<25%(A); Biffl II级损伤,冠状CTA显示中度左侧颅外ICA夹层,壁内血肿导致>25%狭窄(B)。Biffl III级损伤,31岁男性患者的冠状面成像显示假性动脉瘤,该患者6天前有多发性创伤病史,初始扫描显示Biffl II级(C)。四级损伤。轴位图像上左侧椎动脉闭塞(D)。Biffle V级损伤。DSA显示C3节段左侧椎动脉不规则,C2/3节段动脉完全闭塞,动静脉瘘引流至扩大的硬膜外静脉(E)。
一名 73 岁男性在车祸中遭受右侧颈内动脉 (ICA) 损伤。( a ) 轴向和 ( b ) 矢状位CT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右侧 ICA 近端有一小块凸起的内膜瓣。
机动车事故中 71 岁男性司机的 BCVI。(a)CT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左颈总动脉远端内膜瓣凸起,局部周壁增厚,代表血液渗入动脉壁。(b)冠状多平面重组 CT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受伤部位动脉壁内有血液,导致局部管腔狭窄但未闭塞。
68 岁男性,因车祸导致双侧 BCVI 和严重胸部损伤。CT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双侧远端颈内动脉夹层。
42 岁男性,左侧椎动脉损伤。CT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偏心性左侧椎动脉壁内血肿导致动脉管腔中度偏心性狭窄。
一名 77 岁男性患者在车祸中出现左侧椎动脉闭塞。( a ) 冠状 CT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左侧椎动脉闭塞并突然切断。( b ) MR 血管造影显示长段左侧椎动脉闭塞延伸至颅内节段。
【诊断要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与BCVI的表现类似,但前者存在钙化灶且部位具有特征性,有助于鉴别。线束硬化伪影也可能被误诊为损伤。教学要点BCVI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但早期治疗有效。因此应积极筛查高风险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钝性脑血管损伤# #BCVI#
12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