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动脉血管壁上的“隐形手”——表观遗传调控在高血压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2025-06-12 刘少飞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可塑性调控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Mangum等基于大数据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明确了JMJD3位点DNA变异在高血压中的致病机制,丰富了高血压分子发病学内涵。

高血压作为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对多器官系统均可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损害。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的表型可塑性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关于调控SMC行为的遗传因素仍未完全明晰。近期,Mangum等学者基于大规模基因组学数据,揭示了JMJD3位点的遗传变异在调控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及高血压发生中的因果关系,并阐明了其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观遗传机制。该发现不仅丰富了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体系,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风险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塑性是高血压核心病理基础

高血压虽为可干预性疾病,但全球控制率仍较低。据统计,仅美国就有近1亿成年人患有未控制高血压,远超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调节血管收缩与舒张,维持血管张力,是高血压病理过程的核心环节。SMCs具备较强可塑性,可在机械应力、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刺激下,于“收缩型”与“合成型”表型间相互转化。其中,收缩型表型主要依赖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 SRF)及特异蛋白1(SP1)等转录因子维持,而Ets样基因1(ELK1)及Krüppel样因子4(KLF4)则抑制收缩型表型基因表达,诱导SMCs转化为合成型表型,进而促进血管重构、血压升高等病理变化。

近年来,关于表观遗传调控在SMC表型塑造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尽管多项研究已提示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及非编码RNA在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上游调控机制尚缺乏系统性阐释。

基因组学解析JMJD3位点调控机制

Mangum等团队运用群体水平的基因组学数据,鉴定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JMJD3基因座DNA变异,并在体内外实验中进一步证实该变异可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方式,调控血管SMCs功能。JMJD3编码一种去甲基化酶,参与H3K27me3去甲基化调节,其活性异常可影响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及SMC表型稳定性。

该研究发现,携带风险等位基因的个体血管SMCs更易表现为合成型表型,伴随血管张力增加、收缩反应异常及重构进展。机制上,该变异通过调节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影响SRF、ELK1等关键转录因子的结合效率,最终导致表型相关基因表达异常。此外,体内动物模型证实,携带高风险等位基因的小鼠表现出血压持续升高、血管肥厚及SMC功能紊乱等高血压表型。

临床意义与转化价值

该研究首次基于人群基因组学证据,明确了JMJD3位点DNA变异在高血压发生中的因果性作用,拓展了高血压病因学研究视野。同时,通过揭示其表观遗传机制,为后续开发靶向表观遗传调控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例如,可通过小分子表观遗传修饰剂或基因编辑技术,靶向调节风险等位基因携带者SMC的异常表型转化,从而达到延缓血管重构、降低血压的目的。

此外,该基因位点变异的检测亦有望作为高血压患者风险分层及个体化药物干预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提高临床治疗精度。

小结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可塑性调控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Mangum等基于大数据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明确了JMJD3位点DNA变异在高血压中的致病机制,丰富了高血压分子发病学内涵,并为表观遗传靶向治疗及个体化管理提供了新方向。后续需在更大样本人群及多中心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原始出处:

Harvey LD, Chan SY. The writing on the arterial wall: epigenetic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J Clin Invest. 2025 Jun 2;135(11):e194839. doi: 10.1172/JCI194839. PMID: 40454472; PMCID: PMC1212621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012, encodeId=114222690124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12 10:41:00 CST 2025, time=2025-06-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高血压#

    0

相关资讯

Nature Medicine:未控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与全因痴呆的关联,一项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的整群随机试验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发现降压显著减少全因痴呆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对高血压防治及减轻全球痴呆疾病负担具有深远意义。

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治疗(24年心衰指南)

随着24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发布,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诊疗策略也有了新的更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临床常见但又棘手的问题。

4种热门减重饮食,对血压影响解密!第二种争议最大……

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间歇性禁食、生酮等饮食模式可减重降压,需依人群选择,同时控隐形盐。

JAMA:治疗高血压,一针管半年!长效RNAi降压疗法联合用药,额外降压12 mmHg

KARDIA-2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受控制或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zilebesiran与常用口服降压药联用3个月治疗,相比于安慰剂联合用药,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显著多降低4.5~12.1 mmHg

研究证实:这种常见疾病,不吃药也能自愈,但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这项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的研究,揭示了人体自我修复的惊人潜能。

Circulation:华东师范大学李洪林等揭示了高血压治疗新靶点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针对TRPV4-RhoA-RoGDI1轴的RhoA信号抑制的新模式,为未来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针对具有挑战性的Rho GTP酶的创新策略。

【慢病】干货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降糖药物选择

我国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者多,心血管风险高,一般降压目标<130/80 mmHg,药物选择有 ACEI、ARB 等,降糖药首选改善心血管结局的新型药。

JAMA:治疗高血压,一针管半年!长效RNAi降压疗法联合用药,额外降压12mmHg

《JAMA》KARDIA-2 研究显示,zilebesiran(RNA 干扰疗法)与常用降压药联用,3 个月时降压效果显著,部分联合用药效果可持续 6 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

研究发现:得了高血压,无需吃药,吃这些东西能自愈!

最近,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药理学研究——天然产物》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评估了多种自然疗法在降压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Microbiome 蔡军/郑乐民团队通过RCT研究验证菌群移植治疗高血压疗效及相关代谢变化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首次在高血压人群中探究了健康个体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的潜在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