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Res Ther:三种IL-6受体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25-03-12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SAR-SC在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方面优于TCZ-SC,但与TCZ-IV疗效相当。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中,靶向IL-6受体的抑制剂(IL-6Ris)逐渐成为核心策略。尽管SAR(sarilumab)和TCZ(tocilizumab)在机制和给药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二者在真实世界中的直接疗效对比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目标试验模拟框架,比较SAR-SC(200 mg每两周)、TCZ-SC(162 mg每两周)和TCZ-IV(8 mg/kg每月)在IL-6Ri-naïve RA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决策。

本研究基于日本Kansai Consortium for Well-Well-Being of Rheumatic Disease Patients(ANSWER)队列的纵向观察性数据,覆盖2009年至2023年间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研究采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通过倾向评分加权(IPW)和逆概率加权(IW)技术,比较三种IL-6受体抑制剂(IL-6Ris)——SAR-SC(200 mg每两周)、TCZ-SC(162 mg每两周)和TCZ-IV(8 mg/kg每月)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对象为IL-6Ri-naïve患者,即未接受过IL-6Ri治疗且以获批剂量起始治疗者,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6岁、符合2010年ACR/EULAR RA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感染、妊娠或既往使用其他IL-6Ri的情况。基线数据收集涵盖年龄、性别、疾病病程、血清学指标(如RF、ACPA)、CDAI、CRP水平及合并用药(如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研究结局包括主要终点(24周时CDAI变化)和次要终点(4、12、48周时CDAI及DAS28-ESR变化、48周药物保留率)。为控制混杂因素,采用多变量倾向评分模型估计初始治疗选择的概率,并通过稳定权重调整基线差异。疗效分析采用加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保留率通过IPW校正的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校正时间效应后比较组间差异。缺失值通过多重插补法(80次迭代)处理,统计显著性阈值设为p<0.025(Bonferroni校正)。研究严格遵循STROBE声明,确保透明性与可重复性。

研究结果

1. 患者特征:共纳入1001例IL-6Ri-naïve患者(SAR-SC组201例,TCZ-SC组546例,TCZ-IV组254例)。SAR-SC组患者年龄更大(均值62.5岁)、疾病活动度更高(基线CDAI中位数14.0 vs. 12.0),且更少合并使用生物制剂或JAK抑制剂。

2. 疾病活动度改善:

· 24周时:SAR-SC组CDAI改善显著优于TCZ-SC组(-2.53,95%CI:-4.38至-0.69,p=0.007),但与TCZ-IV组无显著差异(1.00,95%CI:-0.68至2.69,p=0.243)。

· 其他时间点:4、12、48周时,三组CDAI改善趋势一致,SAR-SC组均优于TCZ-SC组(如48周时SAR-SC组改善-11.16 vs. TCZ-SC组-8.40,p<0.001)。

3. 药物保留率:

· 48周时,三组保留率分别为78.1%、76.2%和74.8%,无统计学差异(HR:SAR-SC vs. TCZ-SC=1.13,p=0.581;TCZ-IV vs. TCZ-SC=1.25,p=0.264)。

· 停药原因中,TCZ-IV组因不良反应中断比例更高(HR=2.51,p=0.001),而SAR-SC组与TCZ-SC组无显著差异。

受体抑制剂治疗期间的保留率及特定原因保留率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队列和倾向评分加权分析,证实SAR-SC在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方面优于TCZ-SC,但与TCZ-IV疗效相当。尽管保留率未显著差异,但SAR-SC的更高成本可能限制其临床应用。未来需结合成本效益分析和头对头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优势,并探索不同亚组(如高疾病活动度或肥胖患者)中的治疗差异。研究为优化IL-6Ri的选择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强调需综合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制定个体化方案。

原始出处:

Onishi A, Tanaka M, Fujii T, Murata K, Murakami K, Hashimoto M, Watanabe R, Nozaki Y, Ashida C, Yamamoto W, Yamada H, Sendo S, Ebina K, Makino H, Son Y, Wada Y, Hata K, Matsuda S, Morinobu A.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ubcutaneous sarilumab 200 mg biweekly, subcutaneous Tocilizumab 162 mg biweekly, and intravenous Tocilizumab 8 mg/kg every 4 week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rthritis Res Ther. 2025 Mar 7;27(1):52. doi: 10.1186/s13075-025-03514-x. PMID: 4005575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595, encodeId=e2002255595a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d00e61652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类风湿关节炎#</a> <a href='/topic/show?id=5f921250045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L-6受体抑制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004, encryptionId=5f9212500459, topicName=IL-6受体抑制剂), TopicDto(id=76165, encryptionId=6d00e616523, topicName=类风湿关节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r 11 11:31:24 CST 2025, time=2025-03-1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lin Rheumatol:三种JAK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差异分析

tofacitinib肌肉骨骼事件突出但癌症风险较低,baricitinib心血管和癌症风险较高,upadacitinib呼吸和胃肠事件占优。

Rheumatology :衣原体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及前临床阶段密切相关

本研究提示衣原体感染可能与RA自身免疫及前临床阶段密切相关,尤其在女性和特定遗传背景下。

【今日分享】2024 JCR临床实践指南:类风湿关节炎的管理(更新版)

2024年更新版RA指南是自2014年及2021年后JCR发布的最新RA指南,包括针对全体人群药物治疗的33条建议、针对老年患者的4条建议、针对合并症的8条建议、针对手术和康复的19条建议。

【协和医学杂志】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新时代

针对不同作用靶点的bDMARDs和tsDMARDs可为csDMARDs应答不佳的患者实现疾病缓解提供帮助。

【协和医学杂志】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本研究主要探究EORA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特点,以增加对EORA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有助于对该类患者实施更科学的慢病管理。

Neurology:类风湿关节炎与痴呆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和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与非RA相比,我们确定了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差,死亡率增加。

Arthritis Care Res :我国学者揭示哮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成年期哮喘(AOA)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而儿童期哮喘(COA)的关联需进一步验证。

【协和医学杂志】《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解读

本文将围绕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指南内容。

【大咖“彤”行】吴华香教授:RA治疗新进展-MTX预充针带来哪些获益?

作为风湿治疗领域的基石药物,甲氨蝶呤(MTX)历经五十多年的临床验证与创新突破,从传统口服制剂到预充剂型的引入,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卓越的治疗选择。值此之际,特别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