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usculoskelet Disord:中国学者研究---经后入路联合解剖复位钢板治疗髋臼四边形骨折:解剖形态学研究
2024-07-07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文目的对经后路复位髋臼四边形骨折所用解剖钢板的固定轨迹进行数字化测量,开发符合中国人群骨盆特点的解剖钢板。
髋臼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髋臼骨折由于其深层解剖位置和复杂的结构,治疗髋臼骨折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骨折解剖复位、刚性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等关键因素对于获得最佳结果至关重要。近年来,交通和建筑事故的增加导致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上升。不稳定髋臼骨折的标准治疗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对于影响四边形面的复杂髋臼骨折,通常采用牵引复位和外矫形器等保守治疗。然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对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手术已成为治疗这些骨折的首选方法。移位影响四边形面骨折的传统内固定方案包括金属丝-钢板复合系统、t型钢板、i型钢板、髂骶钢板和后柱钢板。虽然这些手术技术和内固定装置在累及四边形骨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对手术技巧和术者经验的要求较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创伤可能更大,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等。为克服传统钢板的不足,国内外研究者对骨盆缘螺钉、耻骨上四边形体表支撑钢板、新型动态前路钢板-螺钉固定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关于四边形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仍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因此,我们旨在创新设计一种形状新颖的重建钢板,命名为组合式复位解剖钢板。该固定系统由两部分组成:锁定板和复位板。锁定板是一个弯曲的条形板,安装在大坐骨切迹上方。所述复位板由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t型辅助板组成。第一钢板弯曲以贴合髋臼上方解剖结构,第二钢板与锁定钢板相交,第三钢板弯曲以贴合髋臼四位体解剖结构,t型辅助钢板与第一钢板成型一体固定于髋臼前柱(如图1所示)。
该固定系统已被授予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2210974276.4)。然而,这种固定系统必须根据髋臼的特点和外科医生的经验来定型。对于缺乏经验的外科医生,术中钢板成形精度差可能导致复位丢失。要求达到更高精度的联合复位解剖钢板标准,更贴合盆腔表面解剖结构,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利用骨盆三维(3D)模型,测量该固定系统固定路径上骨面解剖形态参数,总结钢板特点,设计并研制出精度更高、符合中国人群骨盆结构的解剖钢板。
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2例成人骨盆CT资料。这一组包括51名男性和51名女性,年龄在20至60岁之间。使用Mimics软件(版本21.0)重建每个骨盆数据点的三维模型。绘制组合复位解剖钢板的固定路径,固定路径上的曲线近似为圆弧。测量了这些曲线的曲率半径和长度,并设计了最适合骨盆结构的解剖钢板。
组合式复位解剖板
骨盆的三维模型
将联合解剖复位板的固定轨迹视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
男女各带长度及复位板轨迹总长度比较(mm,平均值±标准差)
男女间各带长度及锁定钢板轨迹总长度比较(mm,平均值±标准差)
截面长度、总长度、弯曲角度比较(mm、°、平均值±标准差)
本研究选择的用于数字测量的组合式解剖复位板具有较高的精度
结果:经后入路治疗髋臼四边形骨折解剖复位钢板联合固定系统由锁定钢板和复位钢板两部分组成。后壁区(r2)、坐骨区(r3)、四边形区(r4)、弯曲区(r5)及复位板总长度均明显小于女性(P<0.05)。同样,女性的后壁区(R3)、后壁远端区(R4)和锁定钢板总长度也明显小于男性(P<0.05)。此外,女性髂前上棘侧(r1)和t型辅助钢板总长度明显小于女性(P<0.05)。
结论:盆腔表面结构不规则,个体差异大。与传统钢板相比,本研究设计的组合式复位解剖钢板精度高,更符合骨盆解剖结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后入路# #解剖复位钢板# #髋臼四边形骨折#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