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瘙痒抓出血痕,竟是肝脏在“呼救”?中年女性当心这种“沉默的胆管杀手”!

2025-03-05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48 岁刘女士因全身瘙痒就医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介绍其病因、特点、流行病学,阐述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方法,说明治疗药物及移植指征,强调监测与亲属筛查。

48岁的刘女士(化名)半年来全身皮肤瘙痒难忍,尤其是夜间,像无数蚂蚁在四肢爬行,抓得皮肤遍布血痕。她试遍各种止痒药膏、抗过敏药,甚至用盐水擦洗,却越治越糟。渐渐地,她的眼白发黄,小便浓如普洱茶,连拧瓶盖都使不上力气。  

就医检查时,肝功能指标亮起“红灯”:碱性磷酸酶(ALP)高达520 U/L(正常<120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飙升到680 U/L,抗线粒体抗体(AMA-M2)强阳性。腹部超声提示肝脾肿大,胆管未见扩张。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一种专门攻击肝内小胆管的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介导的小胆管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PBC的特点是血液中存在针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亚单位硫辛酸结构域的抗线粒体抗体(AMA)。起病隐匿,极易被忽视,症状多表现为瘙痒和乏力。

PBC 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有种族和民族。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PBC年发病率为0.23/10万~5.31/10万,患病率为1.91/10万~40.2/10万,以北美和北欧国家最高。我国尚缺乏基于人群的PBC流行病学数据。最近一项荟萃分析估算出中国PBC的患病率为20.5/10万,在亚太地区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PBC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临床表现:PBC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乏力和皮肤瘙痒。随着胆汁淤积,可出现骨代谢异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及高脂血症。疾病进展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血清学检查

  • 自身抗体:AMA-M2是PBC的特异性抗体,但也可见于药物性肝损伤;抗sp100和抗gp210对PBC高度特异,可辅助诊断AMA阴性PBC。

  • 肝功能:ALP和GGT明显升高,ALT和AST轻至中度升高。疾病进展时,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ALP可作为PBC早期筛查指标。

  • 免疫指标:PBC患者B细胞活跃,IgM水平显著升高,C3、C4补体水平下降。

合并疾病:PBC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随病情加重,血清TSH升高,FT3、FT4下降,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

影像学检查:PBC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主要用于排除胆道梗阻及肝脏占位性疾病。

诊断

符合下列三项标准中至少两项即可诊断PBC:

  1. 胆汁淤积生化学证据(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和y-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排除肝外胆道梗阻;

  2. AMA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如抗sp100和抗gp210阳性;

  3. 组织学表现为主要影响小叶间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症。

治疗

熊去氧胆酸(UDCA)是PBC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改善肝功能并延缓病程进展,需长期服用,每3-6个月监测生化指标。对UDCA应答不佳者,可考虑二线药物,如奥贝胆酸、贝特类药物或布地奈德。奥贝胆酸可改善生化指标,布地奈德联合UDCA可改善界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学和生化指标。

疾病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肝性脑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15分时,应考虑肝移植。顽固性瘙痒也是移植指征。

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肝生化指标,肝硬化及男性患者每6个月行肝脏超声及AFP筛查肝癌,肝硬化患者每1-3年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根据骨密度和胆汁淤积程度,每2-3年评估骨密度。所有患者每年筛查甲状腺功能。

PBC一级女性亲属(≥30岁)发病风险较高,建议筛查AMA和ALP,异常者进一步评估并决定是否治疗或长期随访。

参考资料:

1.赵素贤,李文聪,南月敏.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J].肝博士,2024,(03):32-33.

2.杨爽,高学松,段雪飞.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5,28(01):156-159.

3.陈佳良,王宪波.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5,48(01):21-2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4627, encodeId=90b2225462eb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2f6863546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自身免疫病#</a> <a href='/topic/show?id=8f633e1073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107, encryptionId=8f633e1073d, topicName=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TopicDto(id=86354, encryptionId=62f68635461, topicName=自身免疫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r 04 23:03:37 CST 2025, time=2025-03-0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打破“无药可治”局面!CAR-T疗法有望“治愈”多种疾病 | 年度医学进展盘点

《医学新视点》为您盘点今年以来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医学顶刊发表的与CAR-T细胞疗法相关的研究,以飨读者。

BMC MED:颠覆——渐冻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因果关系调查究竟如何?!

MR研究并不支持欧洲人口中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责任与ALS风险之间的关系。

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治疗策略

这些新的治疗策略中的大多数仍在临床前和临床中进行评估,但它们已经在未来改善IMID患者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应用前景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应用前景

SAPHO综合征

SAPHO 综合征是罕见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有多种假说。具多样临床表现、特征影像,诊断有挑战,治疗靠综合方案,未来需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疗法。

A&R:尼达尼布可以减缓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

在INBUILD试验中,尼达尼布减缓了进展性纤维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下降速度,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不良事件。

A&R:利妥昔单抗会损害B细胞反应,但不会损害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中COVID-19疫苗的反应

利妥昔单抗诱导了对mRNA COVID-19疫苗的抗体反应减弱,但与健康对照和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相比,功能性T细胞反应没有改变。

ARD: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可预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 COVID-19 的保护作用:前瞻性队列中的生存分析

已接种病毒载体疫苗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AIRDs)患者队列中突破性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为7.4%,与疫苗接种后的血清阴性相关。

A&R:通过高度多重成像质谱流式细胞术鉴定抗合成酶综合征患者皮肤病变与皮肌炎患者皮肤病变之间的相似性

成像质谱流式细胞仪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识别I型IFN系统在ASyS和DM中的DM样皮肤病变中的作用。两种疾病在细胞水平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存在显著重叠,支持相似的治疗决策。

A&R: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SSA/Ro60抗体表达的共同特征

RNA-Seq、DNA甲基化和GWAS数据的选定特征允许明确区​​分抗Ro60+和抗 Ro60-患者。抗Ro60+患者无论其疾病如何都会表现出特定的炎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