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024-09-14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介绍蛛网膜下腔麻醉特点,包括阻滞平面取决因素及对手术刺激的预测指标,还提及临床要点及禁忌证。
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内,会导致感觉(传入)阻滞和不同程度的运动(传出)阻滞。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头侧平面范围取决于局麻药的比重,以及在脊麻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随着距注射部位距离增加,CSF中的局麻药浓度降低,导致了传入和传出传导阻滞的渐次变化,这是由于脊神经纤维对局麻药敏感性不同造成(表6-1)。
例如,神经节前传出纤维对局麻药导致的传导阻滞最敏感,通常比传入感觉阻滞平面向头侧高2~ 6个皮区。反过来,感觉阻滞可以比传出的运动阻滞高2~ 3个皮区。
虽然感觉阻滞可以作为手术麻醉程度的替代指标,但对手术刺激耐受性更可靠的预测指标是进行5s10mA 50Hz连续方波经皮电刺激。
对皮区分布知识的了解至关重要,这决定了感觉阻滞平面是否适合手术需要,和对脊髓麻醉恢复的评估。例如,第4胸椎皮区对应双侧乳头连线,第6胸椎皮区对应剑突水平,而第10胸椎皮区与脐水平相对应(表6-2和图6-6)。
同样要记住,内脏神经的分布与皮区分布不同,满足皮区的麻醉并不一定对其下的内脏器官产生麻醉效果(表6-3)。
【临床要点】
①尽管足-踝部(S1~L5)和膝关节手术(L3~L4)涉及腰骶部皮区,但如果使用股部止血带(为保证对止血带疼痛耐受)通常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需要达到T10~ T8。
②下腹部手术,如腹股沟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剖宫产术最高平面要求达到T6~ T4水平。尽管如此,仍然可能会引起患者因腹膜或腹腔脏器牵拉引起的(暂时)不适。
蛛网膜下腔麻醉存在绝对和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患者拒绝、穿刺部位感染、严重的未经处理的低血容量、凝血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对已存在神经功能缺陷患者,如神经根或周围神经病以及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能否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仍存在争议。
主动脉瓣狭窄曾被认为是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绝对禁忌证,但是精准麻醉管理下,这并不一定是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绝对禁忌证。虽然不应对未经治疗的全身感染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但有证据显示受试者如果在硬脊膜穿刺前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并对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如退热和粒细胞病减少),也可安全地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蛛网膜下腔麻醉# #阻滞平面#
7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