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子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期间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管理

2023-09-0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结果提示有CAS和无CAS的EVT术后功能结果相当。

一般来说,因前循环颅内近端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有 10-20% 同时伴有同侧颅外颈内动脉(ICA)狭窄≥50% 或闭塞。这些并发的同侧 ICA 狭窄与静脉溶栓后的不良功能预后有关,并可能使血管内治疗(EVT)复杂化。在EVT过程中,同侧ICA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尚不明确。为此,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学者比较了两种不同策略的疗效: EVT 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的对比。

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从荷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R CLEAN)登记处(2014-2017 年)中纳入了接受 EVT 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同时伴有同侧颅外 ICA 狭窄≥50% 或推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主要终点是90天后的良好功能预后,即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次要终点为成功的颅内再灌注、不同血管区域的新血栓、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复发性缺血性卒中和任何严重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在纳入的 433 名患者中,有 169 人(39%)接受了带有 CAS 的 EVT。在 123/168 例(73%)患者中,CAS 在颅内血栓切除术前进行。42/224(19%)例患者在接受EVT治疗的同时未接受CAS治疗,而是接受了延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CAS治疗。有 CAS 和无 CAS 的 EVT 与良好功能预后的比例相似(分别为 47% 对 42%;调整 OR (aOR)=0.90;95% CI,0.50- 1.62)。除了EVT联合CAS组在不同血管区域出现新血栓的几率增加(aOR=2.96;95% CI,1.07至8.21)外,各组在任何次要终点方面均无重大差异。

在采用 CAS 的 EVT 组中,首先采用 CAS 和首先采用血栓切除术的患者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比例基本相同(48% 对 48%;OR,1.05;95% CI,0.52 对 2.12;aOR,1.03;95% CI,0.48 对 2.22)。

综上,本研究结果提示有无CAS的EVT术后功能结果相当。在EVT过程中使用CAS可能是治疗颅外ICA狭窄的可行方案,但需要进行随机研究来证明其非劣性或优越性。

原始出处:

MAA MR CLEAN Registry investigators, et al. Management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dur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results from the MR CLEAN Registry.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2023;8:doi: 10.1136/svn-2022-001891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同分流模式的结局差异

常规和选择性分流的CEA总体结果相似。在缺血性卒中后<2天进行的CEA,常规分流的术后卒中率较低。

Front.aging neurosci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皮质萎缩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

brainnews神内神外,关注神内神外相关前沿资讯

JAHA:颈动脉狭窄快速筛查又添新手段-基于视频运动分析

使用VMA系统快速筛查CAS是一种简单、准确的筛查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接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两部共识,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颈动脉斑块如何治疗?这篇讲得很实用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通常分为可调控和不可调控因素。不可调控因素如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也有我们可以调控的因素。

JAMA: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中风发生率有多高?

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队列中,没有进行手术干预,同侧颈动脉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估计比率在5年内为4.7%。

拓展阅读

Stroke:急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夹层导致的串联闭塞取栓术中的应用

因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的患者中,急诊支架植入术与颅内再通的成功率更高相关,但并未改善功能预后或增加sICH的风险。

【论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并迂曲九例

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颈动脉狭窄并迂曲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并迂曲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综述】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ISR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选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ISR的诊疗提供借鉴。

【综述】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笔者拟重点总结和讨论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论著】前交通动脉的代偿功能对非责任病变侧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影响

ACoA开放且代偿功能完全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术前非术侧颈动脉PSV和EDV明显升高,进而可导致高估非术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

好文推荐 | 急性颈动脉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超声评估

超声可无创评估急性颈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声像特征和动态观察血栓的演变,有助于两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