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这种中国南方高发癌,治愈可能达95%!符合这些特点,希望更大

2024-07-26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研究表明当前治疗策略下鼻咽癌有统计学治愈可能,78.1%患者可达普通人预期寿命,年龄等5类风险因素影响治愈概率。

鼻咽癌能治愈吗?

过去的几十年里,得益于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既往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前4年,年死亡率和进展率逐渐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另有研究发现,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符合特定条件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也逐渐增加,对应风险逐步降低。看起来,鼻咽癌是有希望被“治愈”的。

若鼻咽癌患者群体的整体死亡率与年龄匹配的一般人群预期水平相似,相对生存曲线趋于平稳,即可认为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治愈,当然这种治愈是站在群体水平上的。那么,在当下治疗策略下,鼻咽癌达到统计学治愈的可能性有多大?

近日,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的发表的一项中国研究显示,对于接受当前治疗策略的鼻咽癌患者而言,以死亡和病情进展视为未治愈,则分别有78.1%和72.4%的可能实现统计学治愈。年龄、TNM分期、EBV DNA拷贝数、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是影响治愈概率的风险因素。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鼻咽癌发病率在中国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趋势,以华南、西南各省高发,如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等,因此研究人员选取了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疾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6315例(均接受调强放疗+化疗),并同步纳入性别、年龄和诊断年份等相匹配的一般人群,用于估算治愈概率和治愈时间。考虑到鼻咽癌是慢性疾病,需要持续治疗,且当前靶向治疗也可能延长肿瘤进展后患者生存期,因此,研究人员模拟计算了两种模式下的鼻咽癌统计治愈情况:

模式1:将死亡视为未治愈。

模式2:将病情进展视为未治愈。

两种模式的区别,举例来说,对于疾病复发但存活的患者而言,在模式1中将被视为治愈,但在模式2中将不能被视为治愈。

中位随访77个月,共有1548例(24.5%)患者病情进展,1006例(15.9%)患者死亡。5年和10年总生存期(OS)分别为82.7%和73.3%,对应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4.6%和66.1%。

若将死亡视为疾病未治愈,预测所有患者5年和10年相对生存率(RS)分别为87.6%和84.2%;若将病情进展视为疾病未治愈,预测所有患者5年和10年相对生存率(RS)分别为79.0%和75.9%。

图片

▲治愈模式预测的相对生存率(截图来源:参考文献[1])

(图a:将死亡视为疾病未治愈;图b:将病情进展视为疾病未治愈)

10年随访期内,整个队列和风险分层的亚组RS曲线趋势相对平稳,表明实现鼻咽癌统计学治愈是具有可行性的。

鼻咽癌患者有78.1%的概率可达到普通人预期寿命

将死亡视为疾病未治愈,治愈模型提示,鼻咽癌患者要达到与普通人群相同的预期寿命可能性为78.1%,若以病情进展视为未治愈,则达到相同寿命的可能性降低到72.4%。

对于鼻咽癌个体而言,要达到治愈的预期概率是需要时间和必要条件的,具体而言:治疗后存活2年的患者,治愈概率为82%,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治愈概率有所提升,若能存活7.1年,则治愈概率可增加到95%。若以病情未进展作为治愈条件,则患者如果能存活4.7年,治愈概率可达到95%。

5类风险因素影响鼻咽癌治愈概率

将鼻咽癌风险因素纳入治愈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将死亡,还是病情进展视为疾病未治愈,影响治愈概率的因素有:年龄、TNM分期、EBV DNA拷贝数、ECOG评分、LDH水平。

其中,年龄在18~69岁的人群治愈模型相对稳定,而年龄在70岁以上则不太可能达到治愈。整体来说,从30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治愈概率逐渐下降。EBV感染是鼻咽癌的重要病因,其拷贝数对治愈概率的影响不言而喻。研究人员发现,EBV DNA拷贝数<2000拷贝/毫升、2000~20000拷贝/毫升和>20000拷贝/毫升的患者,无论病情进展情况如何,其达到与普通人相似的预期寿命概率随着拷贝数的升高而逐步降低,分别为78.3%、77.6%和73.1%。

小结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提示,尽管不同鼻咽癌患者病情存在差异,但在当前治疗策略下,鼻咽癌患者仍有可能实现统计学治愈。

参考资料

[1]Yang Liu,Xin Liu,Shiran Sun,et al. Evidence of being cured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atient-based study in China.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July 19, 2024DOI: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4.10114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7224, encodeId=a9ce221e2247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3f9103423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鼻咽癌#</a> <a href='/topic/show?id=d07364686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治疗策略#</a> <a href='/topic/show?id=13c81008e12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风险因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4686, encryptionId=d07364686d8, topicName=治疗策略), TopicDto(id=100871, encryptionId=13c81008e121, topicName=风险因素), TopicDto(id=103423, encryptionId=c3f910342343, topicName=鼻咽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28 16:18:46 CST 2024, time=2024-07-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SCO:马骏院士团队发现卡瑞利珠单抗显著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的研究(DIPPER研究)

DIPPER研究首次证明了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价值,显著降低了复发转移的风险,同时毒性轻微,有望改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实践。

European Radiology:双能CT对鼻咽癌诱导化疗早期反应和生存的预测!

双能量CT (DECT) 是一种由两个不同能量数据集生成的功能成像技术,可以精确测量碘含量,并作为组织血管生成和细胞密度的定量生物标志物。使用DECT估计碘含量差异可预测NPC的疾病进展。

Lancet:马骏院士团队发现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信迪利单抗对晚期鼻咽癌,无事件生存率达86%!

论文指出,这是“首个”在当前标准确定性治疗(诱导同步放化疗)的诱导-同步-辅助阶段,使用信迪利单抗对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有益的3期随机试验。

Genes & Diseases:Jiang Zhu/Youquan Bu教授团队发现鼻咽癌相关关键分子网络和基因

该研究表明了细胞周期紊乱在鼻咽癌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Kinesin家族成员2C(KIF2C)这一有丝分裂中关键枢纽基因在鼻咽癌细胞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提出KIF2C可能是鼻咽癌中治疗中的新型靶标。

中国南方高发癌症,有了新的治疗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向燕群教授领衔研究发表BMJ

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nab-TPC)方案可显著延长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9个月),或成为这部分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新选择。

Adv Sci:钟茜/曾木圣/陈崇/刘玉合作利用原位小鼠模型揭示鼻咽癌原发性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显示EBV+(EBV阳性)和EBV-(EBV阴性)NPC包含共同和不同的遗传异常,其中后者包括TP53突变增加。

【论著】| DDX6通过调控CKMT1A mRNA稳定性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鼻咽癌细胞中DDX6通过破坏CKMT1A mRNA稳定性,负调控CKMT1A蛋白质翻译,增强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鼻咽癌恶性进展。

Adv Sci:中山大学唐玲珑和赵银合作发现支架蛋白DCAF7促进鼻咽癌顺铂耐药和转移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DCAF7是一个化疗耐药基因,减弱了NPC患者对TPF治疗的反应。DCAF7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增强NPC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和转移能力。

王孝深教授组稿|周鑫:EB病毒DNA在鼻咽癌中的应用现状、机遇与挑战

血浆游离EBV DNA定量检测方便、快捷、创伤小、费用低,是具有良好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新型鼻咽癌肿瘤标志物。其在鼻咽癌诊疗中临床价值已得到众多数据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