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机械血栓切除术在中重度卒中前残疾的急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0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对卒中前mRS≥3的患者进行MT可能会改善3个月的结果和短期的神经损伤

一些随机试验证明了机械血栓切除术(MT)对大血管闭塞(LVO)和病前修改的Rankin量表(mRS)评分<2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有效性。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机械血栓切除术(MT)的研究很有限。该研究旨在比较这些患者的MT与最佳医疗治疗(BMT)的结果。

在全国范围内的奥地利登记处和瑞士单中心登记处确定了462名中风前残疾(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和急性大血管闭塞的AIS患者。主要结果是在3个月内恢复到中风前的mRS或更好。次要结果是早期神经系统改善(NIHSS在24至48小时内改善≥8分),3个月的死亡率,以及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

结果显示,与BMT组(n=175)相比,MT组(n=175)年龄更小,卒中更严重,卒中前mRS更低,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相似。MT与3个月内恢复到基线mRS或更好的几率更高(aOR=2.5;95%置信区间[CI],1.39至4.47),早期神经系统改善更佳(aOR=2.62;95%CI,1.41至4.88),以及3个月的死亡风险更低(aOR=0.29;95%CI,0.18至0.49)。但MT与sICH风险的增加无关(所有患者中4.0% vs. 2.1%;PSM队列中4.2% vs. 2.4%)。

综上,对卒中前mRS≥3的患者进行MT可能会改善3个月的结果和短期的神经损伤,这表明卒中前的残疾不应成为拒绝进行MT的理由。

 

参考文献: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re-Stroke Disability. DOI: https://doi.org/10.5853/jos.2022.00906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右侧基底神经节卒中患者明显增加卒中后抑郁风险

右侧基底神经节的病变可能会增加卒中后6个月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Lancet子刊: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团队长程远隔缺血适应对卒中有显著保护作用

该研究表明在有症状的ICAS患者中,没有发现远程缺血调理和伪远程缺血调理在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方面的差异。远程缺血调节的好处可能被依从性差所稀释。

NEJM: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过程中脑栓塞保护的效果

在经股动脉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使用脑栓塞保护对术周脑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Neurology:院前脑卒中与护理人员评分对脑卒中再灌注候选人的准确识别: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脑卒中再灌注治疗时间紧迫。与医护人员在区分超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再灌注治疗的候选者时进行的 PASTA 评分相比,救护车内远程脑卒中评估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Stroke:中风后的远程医疗护理,家庭血压远程监测有利于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中风可控危险因素,但中风后的血压(BP)仍然控制不佳。

拓展阅读

【综述】机器学习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前循环ALVOS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结局、无效再通及出血转化、恶性脑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病例报告】机械取栓治疗心脏黏液瘤所致脑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报道了2例心脏黏液瘤致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旨在提高神经科医师对心脏黏液瘤继发神经系统病变的认识,为心脏黏液瘤继发脑梗死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Stroke: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失败的抢救支架置入术:PC-SEARCH 注册分析

RS 与 MT 失败的 BAO 患者的功能结果改善和死亡率降低相关。

中风5个前兆,千万别忽视!《柳叶刀》:关注2大治疗方式,3类危险因素

会议探讨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二级预防进展和未来前景展望,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

【综述】发病超24小时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

笔者检索近年来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从研究设计的角度阐述发病超24h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对该类患者的影像学筛选方法进行综述。

Radiology:孤立性大脑前动脉卒中的取栓与药物治疗评估

尽管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机械血栓切除术(MT)相对于单纯的最佳医学治疗(BMT)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远端血管区域可提供有效的治疗效果,但大脑前动脉(ACA)的治疗数据普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