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伟哥”能改善新生儿结局吗?澳大利亚一项超3000人研究给出了答案

2025-06-12 刘少飞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探讨口服西地那非(俗称“伟哥”)是否能改善分娩期胎盘血流,从而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

近年来,随着围产期管理和胎儿监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如何进一步降低分娩期胎儿缺氧相关并发症,始终是产科领域关注的重点。尤其在高危妊娠和分娩诱导病例中,胎儿缺氧、窒息、新生儿低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入住风险依然存在。近期,澳大利亚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正式公布,尝试探讨口服西地那非(俗称“伟哥”)是否能改善分娩期胎盘血流,从而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

背景:一种意想不到的药物用途

西地那非最初是为治疗心绞痛研发,后因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效果显著而闻名。但它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的药理机制,也让学界对其在妊娠高血压、胎盘功能不良甚至胎儿宫内发育受限(FGR)等情况中的潜在作用充满兴趣。此前,个别小样本研究提示,西地那非可能改善胎盘血流、降低胎儿缺氧风险,但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证据。

研究设计:超3000例孕妇随机分组

本研究由澳大利亚13家医院联合开展,研究时间跨度自2021年9月6日至2024年6月28日,纳入了3257名计划阴道分娩的足月孕妇,包括单胎和二绒毛膜双胎妊娠。入组者平均年龄约31.6岁,妊娠周数均值39.5周,其中过半为初产妇。

孕妇按5:5比例被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和安慰剂组。西地那非组每8小时口服50mg,最多3次(累计150mg),直至分娩完成,安慰剂组则服用外观一致的假药。研究主要观察分娩期缺氧相关围产期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宫内死胎、新生儿死亡、5分钟Apgar评分<4、脐动脉pH<7.0、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惊厥、需4小时以上呼吸支持、新生儿科住院超48小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结果:西地那非未改善主要围产期结局

结果显示,西地那非组1625名孕妇中,共有83例(5.1%)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安慰剂组1625人中为84例(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风险RR=1.02,95%CI 0.75-1.37)。

此外,西地那非对急诊剖宫产、胎儿监护异常导致的器械助产发生率也无显著影响(RR=1.12,95%CI 0.98-1.29)。无论是新生儿死亡率、重度酸中毒发生率、5分钟低Apgar评分、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还是新生儿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均未观察到西地那非组优于安慰剂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进行了多亚组分析(如初产妇/经产妇、诱导分娩/自然临产、不同人种),同样未发现西地那非存在治疗效果异质性。

安全性:西地那非耐受性良好

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因西地那非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孕妇服药依从性良好。西地那非组与安慰剂组在产程长度、分娩方式分布、胎盘早剥发生率等方面也基本相似,提示短期服用西地那非在分娩期是安全的。

专家解读:颇具争议但意义重要

该研究负责人表示,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针对分娩期西地那非干预围产结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尽管结果显示西地那非对主要围产结局无显著改善,但其重要意义在于纠正了部分早期小样本研究对该药“过高预期”的认知误区。

此前,一些动物实验及小型临床研究曾暗示西地那非可能改善胎盘血流、降低缺氧相关围产结局。但本研究基于严格设计、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方法,真实反映了药物在临床应用场景下的效应,为后续围产期药物干预策略提供了坚实依据。

结语:否定亦是科学进步的一部分

该研究结论再次提醒我们,药理机制合理、早期试验乐观并不意味着真实临床效果同样出色。围产医学作为涉及母婴双重生命安全的学科,任何干预措施均须严谨验证。未来,关于如何改善胎盘灌注、降低胎儿缺氧风险的探索仍需继续,西地那非之外,尚有多种血管扩张剂、抗氧化药物以及胎盘功能改善策略值得深入研究。与此同时,这项临床试验也树立了分娩期药物干预研究的规范化范例,为全球产科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宝贵经验。

原始出处:

Kumar S, Tarnow-Mordi W, Mol BW, Flenady V, Liley HG, Badawi N, Walker S, Hyett J, Seidler AL, Callander E, Simes J, O'Connell RL; iSEARCH Investigators. Intrapartum Sildenafil to Improve Perinatal Outcom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5 Jun 9. doi: 10.1001/jama.2025.771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48909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991, encodeId=41262268991b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11558456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新生儿#</a> <a href='/topic/show?id=0a1b904e96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西地那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8456, encryptionId=211558456be, topicName=新生儿), TopicDto(id=90479, encryptionId=0a1b904e96c, topicName=西地那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12 09:47:47 CST 2025, time=2025-06-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妊娠、主动脉事件、新生儿和产妇结局的关系

妊娠与主动脉事件之间的关系在这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结果显示,从妊娠期到产后1年,女性有主动脉事件的风险。有主动脉事件的孕妇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没有主动脉事件的孕妇。

孕期免疫接种:为新生儿构筑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新生儿免疫脆弱,母胎免疫传递至关重要。孕期接种疫苗可保护新生儿,现有多种获批疫苗,众多前沿疫苗也在研发,有望实现 “一人接种,两代受益”。

干货!新生儿与风湿免疫性疾病

临床中,新生儿科医生何时需怀疑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可能?这篇文章为你梳理关键要点!

主编推荐 ‖ 新生儿专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本论文通过三轮Delphi专家函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HYPERTENSION:重大突破 | microRNA-210介导机制揭示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关键病因

该研究成果为全球新生儿肺动脉高压领域提供了重要机制突破,也为围产期缺氧相关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Nature Medicine:BabyDetect:基因筛查如何开启新生儿精准医疗的新时代?

新生儿遗传病危害大,传统筛查有局限。比利时 BabyDetect 项目试点基因筛查,成果显著,却面临技术、伦理和经济挑战。多国已尝试,未来需解决多方面问题,迈向精准医疗。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基于273名欧洲足月新生儿的横断面研究,自闭症谱系障碍常见变异与新生儿脑区体积变化的关联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多基因风险评分(PRS)与额叶和额颞叶体积呈正相关,而与顶叶和顶枕叶体积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ASD常见遗传变异可能在疾病发生前就已经对脑结构产生了影响。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自闭症遗传基础与早期脑白质发育的关系,基于欧洲裔足月婴儿的研究成果

自闭症多基因评分与左侧上放射冠的纤维横截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自闭症常见变异可能与早期白质发育异常有关。基因集富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与神经元投射和细胞体功能相关的基因在自闭症病理中的潜在作用。

【爱儿小醉】新生儿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开放修补术中单肺通气时 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的比较: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新生儿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易因肺不张、单肺通气致低氧合。研究将40例患儿随机分反比通气(IRV)与常规通气(CRV)组,发现IRV或可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但需更多研究验证。

Nature:基因治疗的“新大陆”:新生儿体内基因治疗的“黄金窗口”

《Nature》研究发现新生儿期是体内基因治疗 “黄金窗口”,利用循环造血干细胞迁徙特性,结合慢病毒载体等技术,在多种遗传病小鼠模型中获突破,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