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恶性肿瘤中MRD的认知局限性

2025-04-19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文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 MRD 的生物学合理性及临床应用局限。虽技术进步使 MRD 检测成为现实,但其定义存在隐喻性,临床证据也有待完善,使用时需警惕相关假设。

MRD

随着血液肿瘤学中可测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使用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反思这类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和临床原理。《The Lancet Haematology》近日发表Viewpoint,探讨了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MRD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合理性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尽管在血液学肿瘤学中,以无法检测到MRD的形式实现癌细胞的根除似乎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指导其有效使用。

1.jpg

文章首先回顾了血液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从Sidney Farber首次观察到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消失,到Joseph Simone梦想能够检测到“一千或一百万分之一的白血病细胞”以指导治疗。如今,得益于癌症免疫学、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和分子技术的进步,Simone的梦想已成为现实,现代流式细胞仪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或其他纠错的高通量测序可以在一百万中检测到单个突变的DNA分子,即MRD的检测。

MRD主要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MRD阳性的患者与MRD阴性患者有不同的结局。但作为调整治疗策略的生物标志物,其用途还不太确定。当然MRD也被提议作为评估新的治疗策略的替代终点,例如FDA支持MRD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替代重点以加速新药获批。

作者审视了MRD在血液肿瘤中发挥作用的两个前提:一是MRD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和替代终点的生物学合理性;二是支持MRD影响临床决策的临床证据。作者通过文献回顾和逻辑推理,分析了MRD在不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问题。

MRD的生物学合理性

 MRD基于一种隐喻性定义,即通过检测特定的体细胞突变或异常免疫表型来代表癌细胞的存在,然而这种隐喻可能具有欺骗性。例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某些MRD阳性结果可能来自非癌性的终末分化肥大细胞,这些细胞并不驱动白血病复发。

MRD检测未能考虑残留癌细胞的异质性,不是所有残留癌细胞都有能力导致癌症复发。例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PML::RARA转录本的早期阳性结果来自已分化的细胞,这些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不会导致复发。

MRD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的使用主要基于以细胞为中心的癌症观点,忽略了非肿瘤细胞(如微环境或免疫系统细胞)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例如,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使用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持续MRD阳性并不与更差的临床结局相关,这突显了微环境在MRD阳性临床结果中的重要作用。

MRD的临床证据

MRD应具有预后价值,即MRD阴性的患者比MRD阳性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最好是改善总生存率)。许多研究表明,低水平的MRD与低复发概率相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显示总生存率的改善

为了使MRD在临床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证明基于MRD干预的治疗有效性。例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MRD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但由于这些研究的回顾性设计,无法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目前没有前瞻性数据表明,对MRD阳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抢先治疗在总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在复发时开始治疗。作者建议进行前瞻性试验,随机分配基于MRD适应性治疗的策略与标准治疗进行比较,且根据不同疾病,MRD阈值应该高于目前的技术。

结论

文章强调,尽管MRD在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成功,但不能假设它在所有癌症中都会成功。MRD的生物学合理性和临床证据需要在每种特定情况下进行评估。

追求完全清除癌细胞(即MRD阴性)可能并非总是最佳目标,因为这种策略可能会带来不可接受的毒性,对患者造成伤害。

MRD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有用的生物标志物和终点,特别是在有治愈性治疗(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CAR-T细胞疗法)可用时。此外,MRD也可以用于减少治疗强度,以避免过度毒性。

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来更好地理解癌细胞持久存在和疾病复发的生物学机制。单细胞技术(如DNA-seq、ATAC-seq和RNA-seq)和新的模型(如类器官、人源化NSG小鼠或鸡胚中的异种移植)为研究这些细胞的功能特性提供了未来的机会。

在将MRD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时,血液学家应该对MRD的假设保持警惕,即更深的反应总是更好,以及清除所有可检测的癌细胞应该是治疗的目标。这种策略可能会带来不可接受的毒性权衡,伤害多于帮助。MRD或可用于降低治疗剂量,以避免过度毒性,正如PET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Lancet Haematol . 2025 Mar;12(3):e224-e229. doi: 10.1016/S2352-3026(25)00002-X.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135, encodeId=00b922611357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a5689329c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液系统恶性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afa4384e30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可测量残留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8473, encryptionId=afa4384e30e, topicName=可测量残留病), TopicDto(id=89329, encryptionId=fa5689329c3, topicName=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Apr 19 15:15:53 CST 2025, time=2025-04-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BJH】双靶点CAR-T的四种策略及其优缺点

CAR-T细胞疗法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希望,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但原发性难治性或复发性疾病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现象。

Cardiooncology: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对心脏的不同影响——组织病理学和生物标志物研究

HM患者心肌细胞核较少,胶原排列不良,血清生物标志物证据表明心功能障碍增加。这支持了对这些患者进行专门心脏护理的必要性

【Blood Rev】循环肿瘤DNA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Blood Reviews》近日发表文章,就ctD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瘤、骨髓瘤和白血病)中的特点、技术、临床应用及未来应用进行综述。

Blood: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是否可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出血风险?

与安慰剂相比,氨甲环酸预防性治疗并未显著降低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WHO≥2级出血的风险

Nature Med | CT带来的辐射积累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白血病风险

对9个欧洲国家的近100万名22岁前接受过CT检查的人进行了多国队列(EPI-CT)随访,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进行CT检查后,即使在较低剂量范围内也存在患血液肿瘤的风险升高,包括淋巴瘤和骨髓瘤。

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前沿进展与临床应用探索

CAR - T 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有成效,但复发问题仍在。文章介绍双靶点 CAR - T 细胞治疗策略、临床疗效(能减少抗原逃逸等)、安全性,指出其仍处早期,有发展潜力。

 Hematol Oncol:高迁移率 A 组蛋白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高迁移率 A 组 (HMGA) 蛋白家族由三种非组蛋白染色质重塑蛋白组成,HMGA1a 和 HMGA1b 由同一基因通过可变剪接产生,HMGA2 由同音基因编码。

Ann Hematol: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与其他ECMO适应症相比,需要ECMO的HM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差。预后较差风险的患者包括年龄较大、男性和HSCT接受者

Nature子刊:中国药科大学李斯文/顾月清团队开发双特异性骨髓靶向纳米系统CSF@E-Hn,兼具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

该系统基于HSCs来源Hn,在其表面修饰了NK细胞激活配体(aNKG2D)和肿瘤相关抗体(aPD-L1),并在其中包封了集落刺激因子(CSF),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综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拟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和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