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无论男女,体重暴跌伴随腹痛、食欲不振等12种症状,或为癌症前兆!

2024-10-22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表明年龄<50 岁体重突然减轻人群癌症阳性预测值低,≥50 岁男性和≥60 岁女性及有其他症状者需考虑进一步检查。

体重突然减轻可能多种原因有关,如罹患癌症。相关研究显示,相比于体重正常的人群,体重突然减轻的人群在首次记录到体重变化后的3~6个月内,被诊断为癌症的可能性增加。虽然对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可采用血液学检查,但这种方式对于体重突然减轻人群预测癌症的作用并不明确。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发表一项研究,表明年龄<50岁的年轻成人患者体重突然减轻,其癌症阳性预测值(PPV)为<3%,低于当前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HC)指导意见,即建议对癌症阳性预测值(PPV)≥3%的患者开展进一步检查,这部分人群或无需开展进一步癌症筛查。但对于年龄≥50岁的男性和年龄≥60岁的女性,以及合并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患者,若出现体重突然减轻,则需考虑进一步开展侵入性检查,以明确诊断。

图片

截图来源:The BMJ

这是一项回顾性诊断准确性研究,研究数据来源于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的电子健康记录,共纳入年龄≥18岁、至少有一项体重突然减轻的医疗记录(等同于6个月内体重降低≥5%)的参与者32.6万人,排除了过去6个月内使用减肥药或接受减重手术,或在此之前确诊罹患癌症的患者。

所有参与者中,56.5%为女性、54.1%年龄≥60岁、54%为吸烟者。15624例(4.8%)的参与者在体重突然减轻6个月内确诊患癌,其中15051例(96.3%)参与者年龄≥50岁。年龄≥50岁和年龄≥60岁的女性,癌症阳性预测值高于NIHC所推荐的3%阈值,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无论男女,体重突然减轻的参与者癌症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有12项,分别为腹痛、食欲不振、背痛、吞咽困难、疲劳、腹部肿块、胸部体征、缺铁性贫血、黄疸、淋巴结、直肠肿块、静脉血栓栓塞。仅与男性体重突然减轻癌症相关的额外症状有6项,分别为便秘、前列腺检查异常、消化不良、咯血、声音嘶哑和瘙痒;仅与女性体重突然减轻癌症相关的额外症状有4项,分别为恶心、腹胀、反流和盆腔肿块。

此外,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与体重突然减轻同时发生时,可能与几种癌症类型相关,如同时存在消化不良和体重突然减轻的男性,可能被诊断患有不同类型或部位的癌症,如胃癌或食管癌、肠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癌、淋巴瘤等。类似地,体重突然减轻患者的异常检查结果也可能与多个癌症部位有关,如年龄50~59岁、白蛋白水平较低的女性被诊断患有某些类型或部位的癌症,如肺癌、肠癌、乳腺癌、肾癌、胃癌或食管癌、淋巴瘤、胰腺癌、卵巢癌等。

对于年龄≥50岁的男性和女性,体重突然减轻和下表相关症状和体征同时出现与PPV≥3%有关,但女性疲劳和背痛除外,其在年龄≥60岁时达到阈值。对于40~49岁的体重突然减轻男性,若腹痛、食欲不振、便秘等10种症状和体征同时出现,则与PPV≥3%有关,而同年龄组的女性仅出现腹胀、呕吐和腹部肿块,就与PPV≥3%有关。

图片

▲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时不同症状和体征(✓)与体重突然减轻同时出现时,其罹患癌症的风险或增加(图片内容来源:参考文献[1])

几项异常血液学检查结果伴随体重突然减轻,提示可能与罹患癌症高度相关,分别为低白蛋白、血小板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但并无可用于排除罹患癌症的指标阈值。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群如果体重突然减轻,病因不太可能是癌症,这时候采用侵入性检查可能并不够合理,而年龄≥50岁的男性和年龄≥60岁的女性,在体重突然减轻前3个月和后1个月,且未观察到其他症状时,继续转诊接受治疗可能是合理的。此外,临床特征与血液学检查结果与体重突然降低同时发生时,可能是某些部位或不同癌症类型的标志物,临床还需要开展更广泛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点。

参考资料

[1] Nicholson BD, Virdee P, Aveyard P, et al. Prioritising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unexpected weight loss for cancer investigation: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y (update). BMJ. 2024 Oct 16;387:e080199. doi: 10.1136/bmj-2024-080199. PMID: 39414353; PMCID: PMC1148091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2518, encodeId=f6e922325189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8dbe1301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a> <a href='/topic/show?id=7b2e1204e1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体重突然减轻#</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0471, encryptionId=7b2e1204e17d, topicName=体重突然减轻), TopicDto(id=71301, encryptionId=d8dbe130197, topicName=癌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Oct 22 18:09:32 CST 2024, time=2024-10-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24小时的最佳用药时间,根据肿瘤细胞内的“内部时钟”来优化治疗!

研究表明昼夜节律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研究确定部分乳腺癌治疗最佳时间,涉及基因及个性化治疗,有望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了解癌症中的蛋白质脂质化

调节蛋白质脂质化为我们提供一种独特的方法,通过控制其膜结合、运输、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靶向其他难以治疗的癌蛋白。随着我们对癌症中蛋白质脂质化相关性认识的发展,新的治疗机会可能会出现。

研究发现:我们最爱喝的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很有可能会致癌!

该研究发表在《Cell》子刊《Immunity》上,提供了关于益生菌与癌症之间复杂关系的新视角。

癌症是免疫病?关键是微环境?美国在研的胰腺癌基金高达372项,全力冲刺这些关键突破点(2024)

我们仅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在研胰腺癌相关项目进行梳理,希望给同仁们的选题思路提供一点启发。

Mol Cancer:中南大学刘傥及黎志宏团队研究阐述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介导的癌症治疗耐药机制及意义

该综述阐述了CAFs衍生EVs介导肿瘤对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耐药的生物学作用和详细的分子机制。

Nat Rev Cancer综述:环状RNA——癌症研究新前沿

研究团队重点介绍了circRNA与蛋白质、RNA和DNA靶点之间最具化学计量学意义的功能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癌症的发生、促进、进展、转移和治疗耐药性。

【论肿道麻】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共同的危险因素和机制

本文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食、体力活动和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等两种疾病共同的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述。

WCLC 2024:深入理解确诊癌症后吸烟者背后的吸烟行为与戒烟动机

这项研究为了解确诊癌症后继续吸烟者的特征和动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由于在年龄、婚姻状况、癌症类型和癌症确诊时间等方面的多样性突显了个性化支持策略的必要性。

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AHM》:氯配位的铁基单原子纳米酶实现过氧化氢选择性催化分解及抗肿瘤特异性治疗

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制备铁基单原子纳米酶,可高效催化分解 H₂O₂产生・OH,对癌细胞杀伤力强,对正常细胞毒性小,对体内恶性实体瘤有特异性治疗效果。

Radiology:基于癌症干预和监测模型网络的乳腺癌筛查策略评估

预计2023年将有超过353500例新发乳腺癌病例,约4700例因乳腺癌死亡。持续参与乳腺钼靶筛查可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40%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