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非典型Bennett骨折

2023-02-06 骨科青年 骨科青年 发表于安徽省

典型Bennett骨折的移位机制是近端部分关节面骨块由于前斜韧带的牵拉,维持在原解剖部位,骨折远端由于拇长展肌腱、拇内收肌腱的牵拉,向桡背侧脱位并伴旋后。

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骨基底部部分关节内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腕掌关节周围韧带主要由两条关节囊外韧带(尺侧副韧带、第1掌骨间韧带)及3条关节囊内韧带(前斜韧带、后斜韧带、桡背韧带)组成,共同维持腕掌关节的稳定。

典型Bennett骨折的移位机制是近端部分关节面骨块由于前斜韧带的牵拉,维持在原解剖部位,骨折远端由于拇长展肌腱、拇内收肌腱的牵拉,向桡背侧脱位并伴旋后。

图示典型Bennett骨折的移位机制。

典型Bennett骨折的影像表现。可见部分关节内骨块维持原解剖位置,远端骨块脱位。

有学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Bennett骨折关节面骨块未维持在原解剖部位,而是出现骨块旋转。考虑维持腕掌关节稳定性的韧带损伤损伤,尤其是桡背韧带。

非典型Bennett骨折,可见近端关节内骨块移位,出现旋转。

术中大体照可见骨折远端背侧脱位(A),近端骨块旋转,关节面朝向背侧(B),并可见大多角骨关节面(C)。

复位后可见重建关节面匹配。

该类型骨折的意义在于,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中,除需关注骨性结构损伤外,还需对韧带结构损伤进行评估。该患者内固定后复片仍存在掌骨半脱位,给予支具固定1月。

钉板系统固定后可见仍存在掌骨半脱位,予以支具制动。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