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CN:脊柱裂患者自我管理轨迹的预测因素
2024-06-17 小文子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研究探索了脊柱裂青少年自我管理轨迹的社会经济状况、病情相关因素和神经心理因素 。
脊柱裂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可能包括频繁导尿,识别和控制膀胱感染,每天服用药物控制便秘,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皮肤破裂等。疾病相关和独立的生活行为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并发症都是必要的,成功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究脊柱裂青少年自我管理轨迹的社会经济状况、病情相关因素和神经心理因素 。
这项纵向研究在第一个时间点(第一次)纳入8~15岁的儿童及其父母,收集SES和病情相关数据。在第一个时间点(第二次),参与者年龄为10~17岁。在第三个时间点(第三次),大约25%的样本达到18岁,使用青少年/年轻人自我管理和独立自我报告量表(AMIS-II)评估18岁以上年轻人的自我管理。一半的参与者在第四次时超过18岁。75%的患者在第五次时超过18岁,第六次时,100%的患者超过18岁。第一次收集患者的数据包括脊柱裂类型、病变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次数和类型。在患者平均年龄12岁时收集疾病相关因素。
研究纳入99名参与者,共完成214份AMIS-II量表。大约一半(52.5%)为女性和白人,15.2%为黑人,32.3%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尽管没有预测因素与18~27岁间的自我管理能力增长有关(p>0.05),但几个因素与18岁时的总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截距有关。基线时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SES)预示着18岁时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较高(b=0.03,SE=0.01;p<0.001)。平均而言,18岁时有分流装置的参与者得分低于没有分流装置的参与者(b=-0.90,SE=0.32;p=0.01);骶骨病变(平均差异=1.20,95%CI,0.49-1.92)或腰椎病变(平均差异=1.22,95%CI,0.54-1.89)的参与者AMIS-II得分高于胸椎病变患者(p<0.05)。家长和教师报告的执行功能越好,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b=-0.03,SE=0.01;行为调节:b=-0.04,SE=0.01;p<0.05)。
没有分流装置,病变程度较轻,执行功能较好,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患者在18岁时的自我管理方面更加独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较高水平。平均而言,参与者(无论风险因素如何)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同的增长速度。这项研究还强调了背景风险因素(如SES)的重要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社区分配资源。
原文出处:
Monique M. Ridosh, William Adams, et al, Contextual predictors of self-management and independence trajectori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spina bifida,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2024, DOI: 10.1111/dmcn.1590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了的
67
认真学习了
82
感谢您的分享
78
#脊柱裂# #自我管理#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