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yon: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团队发现黄芪甲苷IV通过减少细胞外囊泡释放和抑制M2型TAMs激活抑制结直肠癌转移
2024-06-05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探讨中药文库中有效化合物对结直肠癌转移的预防作用,并从肿瘤源性细胞外囊泡(TEVs)的角度探讨其潜在机制。
背景:肿瘤源性细胞外囊泡(TEVs)已被证实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TME)促进结直肠癌(CRC)转移。药物靶向TEVs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策略。中医药在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最终使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中药处方中活性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广泛观察到,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文库中有效化合物对结直肠癌转移的预防作用,并从TEVs的角度探讨其潜在机制。
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活性化合物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超离心方法从MC38细胞中提取TEVs,并用电镜、Nanosight NS300和western blotting对TEVs进行表征。采用Nanosight NS300对TEV粒子进行定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黄芪甲苷IV(ASIV)降低TEV分泌的可能机制。
RAW264.7细胞与MC38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共培养,通过免疫荧光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评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活化情况。采用创面愈合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采用结直肠癌脾-肝转移模型,在体内验证ASIV的有效性。采用小鼠肝转移瘤进行肝重测定和H&E染色。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TAMs的浸润、中性鞘磷脂酶2 (nSMase2)和Rab27a的表达。
结果:通过对中药单体文库的筛选,发现主要从黄芪中提取的ASIV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减少结直肠癌细胞TEV的释放。在机制上,ASIV通过下调CRC细胞中nSMase2和Rab27a的表达来抑制TEV的产生和分泌。来自ASIV处理的CRC细胞的CM通过减少M2型极化,增加M1型极化来重塑TAMs的极化。
因此,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的再极化导致CR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减少。此外,证实ASIV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减少M2型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肝转移中nSMase2和Rab27a的表达。
结论:ASIV通过减少EVs释放和抑制M2型TAMs激活来抑制结直肠癌转移。所有这些发现揭示了ASIV在预防结直肠癌进展中的机制,并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原始出处:
Zhou J, Li L, Pu Y, et al. Astragaloside IV inhibits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by reduc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lease and suppressing M2-type TAMs activation. Heliyon. 2024;10(10):e31450. Published 2024 May 22. doi:10.1016/j.heliyon.2024.e3145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 黄芪甲苷IV# #结直肠癌# #细胞外囊泡# #巨噬细胞# #转移#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