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 Cancer J Clin: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从早期到晚期疾病的个性化管理新进展
2025-07-19 吾乃喵大人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这篇综述极具权威性与前瞻性,全面覆盖从早期辅助到晚期耐药管理的最新进展,尤其强调了多代EGFR-TKI及其联合方案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了EGFR突变NSCLC的治疗算法。
本文亮点
- 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希替尼)已在早期和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性化治疗中确立了重要地位,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DFS)和总体生存期(OS)。
- 多种治疗组合策略(如EGFR-TKI联合化疗、EGFR-MET双特异抗体联合EI3抑制剂)带来更优疗效,但同时伴随毒性增加,强调精准患者选择和风险分层的重要性。
- 组织活检与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结合为耐药机制解析和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耐药机制精准靶向治疗的进步。
近期,发表于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的一项综述,来自日内瓦大学医院、以色列夏巴医学中心、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美国梅奥诊所等多中心专家团队联合完成,该综述梳理了EGFR突变NSCLC从早期到晚期的个性化诊疗进展,总结了EGFR基因激活性突变对肺癌精准靶向治疗的革命性影响,重点探讨多代EGFR-TKI及其联合策略、早期辅助治疗、晚期耐药机制及个体化治疗调整。文章全面、细致,适合临床医生与研究者参考。
EGFR激活性突变引入了肺腺癌(NADC)精准医疗的新时代,尤其在东亚患者中突变率高达50%。这些患者多为女性、非吸烟者。随着吸烟相关肺癌发病率下降,肺腺癌已成为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且EGFR突变即为最重要的驱动基因。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提升了患者预后,但耐药和进展、早期肺癌复发依然是主要难题。如何实现早中晚期精准治疗、治疗方案个体化及耐药机制有效应对,是当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系统综述,文章基于大量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数据,综合分析了三代EGFR-TKI临床应用、化疗及生物制剂联合治疗策略、早期辅助和巩固治疗研究、耐药机制及临床转化策略,强调液体活检与组织基因分析的前沿进展,深入解析不同EGFR突变亚型的敏感性差异。
主要研究结果详解
- EGFR突变生物学特征及分类
- EGFR蛋白为细胞膜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配体结合诱导受体二聚化并激活MAPK、PI3K-AKT-MTOR等通路。
- L858R点突变与19号外显子缺失(ex19del)属最常见“经典”敏感突变(占80%),对TKI反应良好。
- 非典型突变(如G719X,S768I,L861Q)对第二代TKI(阿法替尼)响应更佳,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因其特殊耐药性不纳入本综述。
- EGFR突变在不同人种间分布差异显著,东亚最高(50%),欧美相对较低。
- 早期阶段EGFR突变NSCLC管理
- 手术切除仍为首选,辅助化疗为标准。
- 第一个辅助TKI试验CTONG1104显示吉非替尼可延长DFS但无OS优势。
- ADAURA关键试验证实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显著延长DFS,并在II-ⅢA期患者中提供了12%的五年OS绝对获益,尤以IIIA期获益最明显。
- 不能耐受化疗者辅助使用奥希替尼为推荐选择。
- 不可切除III期患者异于通用的durvalumab巩固治疗,LAURA试验显示放化疗后应用奥希替尼大幅延长PFS及降低脑转移风险。
- 新辅助EGFR-TKI治疗探索
- 单药新辅助TKI实现肿瘤缩小但病理完全缓解率(MPR)较低,疗效有限。
- NeoADAURA纳入新辅助奥希替尼±化疗联合治疗,MPR显著优于化疗(25% vs 2%),但OS和无事件生存(EFS)数据尚未成熟,疗效仍待进一步证实。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早期EGFR突变NSCLC的局限
- IMpower010和PEARLS/KEYNOTE-091纳入少量EGFR突变患者,ICIs辅助治疗无明确公认优势,且联合奥希替尼增加严重肺炎风险。
- 因此,目前不建议早期阶段EGFR突变肺癌使用ICIs。
- 晚期EGFR突变NSCLC治疗策略
一线治疗:
- 第一代TKIs(吉非替尼,埃罗替尼)对比化疗改善ORR和PFS证据丰富。
- 第二代TKI(阿法替尼,达克替尼)相较第一代进一步改善PFS。
- 第三代TKI 奥希替尼不仅克服T790M耐药,还在FLAURA试验中一线治疗展现较常规TKI更优的PFS和OS,成为标准首选。
- Lazertinib、aumolertinib等中国研发第三代TKI同获积极进展。
联合治疗:
- 吉非替尼或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双药)可进一步改善PFS,FLAURA2及NEJ009提供临床证据,但伴随较高毒性。
- MARIPOSA研究显示埃万妥单抗(抗EGFR-MET双特异抗体)+lazertinib组合优于奥希替尼单药,显著延长PFS及OS,惟毒性显著。
- 抗血管生成药物(抗VEGF)联合TKI在第一线尚无明确OS优势,且罪恶毒性。
- 耐药机制解析及后续治疗
耐药类型:
- EGFR“靶内”二次突变(C797S,G724S,L718Q)直接影响TKI结合,影响下一步选择用药。
- MET扩增是奥希替尼常见“旁路”耐药方式,促使联合MET抑制剂临床研究兴起。
- 罕见但重要的组织学转化(小细胞癌化、鳞癌化)表现为更激进肿瘤生物学,针对性治疗迫切。
- 免疫、表观遗传机制导致的持药耐受性细胞的存在,提示新型策略潜力。
治疗选择:
- 局限性寡进展区采用局部消融治疗延长耐药前TKI疗效。
- EGFR二次突变不同,选择对应TKI generaciones or联合治疗(如T790M+进展用奥希替尼,C797S突变可能用第一/二代TKI)。
- MET扩增者,奥希替尼联合MET抑制剂(赛沃替尼、特泊替尼)表现受期待。
- 多级耐药或旁路活化状态下推荐参加临床试验。
- 转化小细胞癌发病机制复杂,推荐传统小细胞肺癌化疗。
- 二线标准为铂类-培美曲塞化疗,部分可考虑与埃万妥单抗联合大幅改善疗效。
- 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预测与风险分层:
- EGFR突变类型(L858R vs 19del)、基线脑转移、伴随TP53突变、ctDNA动态清除等为潜在预测指标,辅助临床精准选择单药TKI或联合治疗。
- 血液ctDNA监测为早期诊断分子残留病(MRD)及辅助治疗管理提供新视角,仍需敏感度提升与大规模临床验证。
- 联合治疗虽提高疗效,但毒性和成本压力不容忽视,需权衡治疗获益和患者生活质量。
科技进步:
- 新靶向药物和免疫联合策略的探索持续推进。
- 表观遗传干预与微环境调控成为突破瓶颈的潜在方向。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促使个体化精准预测及动态管理成为可能。
本综述梳理了近二十年EGFR突变NSCLC的基础和临床突破,从基因变异到精准靶向治疗再到耐药重塑,系统架构呈现助力后续研究和实践。EGFR-TKI的不断优化及联合治疗的引入极大提升了患者预后,但也揭示了耐药异质性、治疗毒性等新挑战。未来以精准分层与动态监测为核心的个性化策略,将帮助最大化患者获益,减少过度治疗与副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了详实依据,推动EGFR突变肺癌治疗向“精准、动态、个体化”迈进。
梅斯小编点评
这篇综述极具权威性与前瞻性,全面覆盖从早期辅助到晚期耐药管理的最新进展,尤其强调了多代EGFR-TKI及其联合方案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了EGFR突变NSCLC的治疗算法。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对液体活检ctDNA监测细致阐述,为临床动态判断及个性化方案制定提供技术路径。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更灵敏的MRD监测技术、生物标志物引导的风险分层、以及联合疗法的优化管理,尤其是如何在缓解耐药同时减少副反应。此外,针对非经典突变和罕见耐药机制开发新药,将是突破难题的关键。整体而言,该综述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详实的知识框架和实践指南,有助推动EGFR突变NSCLC的精准医疗迈向更高峰。
原始出处:
Borgeaud M, Olivier T, Bar J, et al. Personaliz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vigating early to advanced disease management. CA Cancer J Clin. 2025;1–23. doi:10.3322/caac.70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非小细胞肺癌# #osimertinib#
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