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吴爱悯教授/国科温研院周云龙研究员ACS Nano:具有线粒体靶向的金属-多酚纳米粒子延缓椎间盘退变

2024-03-18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以及金属多酚纳米材料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没食子酸在水性介质中的自组装聚合反应合成了聚没食子酸-锰纳米粒子,并利用希夫碱连接将线粒体靶向肽引入纳米粒子,从而得到了PGA-Mn-TP04纳米粒子。

腰痛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腰痛的经济负担显著增加。目前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因此修复椎间盘内的线粒体功能成为了当下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热点。

为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爱悯教授/国科温州研究院周云龙研究员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前期根据对线粒体靶向肽的研究(Small. Doi: 10.1002/smll.202308167),以及金属多酚纳米材料的研究(Small. Doi:10.1002/smll.202308295)提出了通过没食子酸在水性介质中的自组装聚合反应合成了聚没食子酸-锰(PGA-Mn)纳米粒子,并利用希夫碱连接将线粒体靶向肽(TP04)引入纳米粒子,从而得到了PGA-Mn-TP04纳米粒子,最终用于椎间盘原位注射达到延缓椎间盘退变效果。该工作以“Mitochondrial-Targeted Metal-Phenolic Nanoparticles to Attenuate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llevia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为题发表于在纳米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ACS Nano》。

图片

吴爱悯教授/周云龙研究员联合团队制备的PGA-Mn-TP04首先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随后利用其具有pH缓冲的特点触发质子海绵效应,逃逸溶酶体的水解。纳米粒子通过表面的线粒体靶向肽TP04的静电吸附作用成功靶向至线粒体,并且由于没食子酸与锰离子之间快速的电子传递,PGA-Mn-TP04具有高效的线粒体ROS清除效果,减少ROS对线粒体功能的破坏。最终髓核细胞活力恢复,髓核细胞外基质代谢正常,延缓了椎间盘退变。(方案1)

图片

方案1. 纳米粒子在髓核细胞内部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PGA-Mn-TP04的制备

该团队选择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酸与锰离子螯合以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并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新型的线粒体靶向肽(Phe-Arg-Tyr-Arg),并通过席夫碱将多肽修饰于金属多酚纳米粒子表面。(图1)

图片

图1. PGA-Mn-TP04的制备与表征。

PGA-Mn-TP04线粒体靶向及修复修复线粒体功能

该团队通过提取髓核细胞线粒体,并与带有荧光标记的材料与线粒体共同孵育,随后发现修饰线粒体靶向肽的PGA-Mn-TP04靶向效果要优于未修饰的粒子,并且通过共聚焦荧光发现PGA-Mn-TP04可选择性靶向至线粒体。该团队在靶向髓核细胞后,发现PGA-Mn-TP04可以减轻H2O2引起的线粒体分裂,并促进线粒体融合,减少氧化应激带来的过度分裂,WB和TEM也证明这一观点。

图片

图2. PGA-Mn-TP04对线粒体的靶向以及对线粒体功能修复效果。

PGA-Mn-TP04可在体内延缓椎间盘退变

在体内实验中,该团队验证了通过HE和SO染色发现PGA-Mn-TP04可以保护髓核的完成性以及髓核细胞的存活率。并且通过IHC证明PGA-Mn-TP04可通过改善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髓核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水平,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来维持髓核组织的正常结构。最终从影像学角度证明了,PGA-Mn-TP04可保护椎间盘内的含水量以及椎间盘的高度。

图片

图3. PGA-Mn-TP04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体内效果

【小结】

在该团队的研究中,通过靶向修复线粒体,实现了线粒体功能的显著增强,从而减少ROS的产生和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在大鼠IVDD模型中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PGA-Mn-TP04有效地保留了椎间盘的高度,保持了髓核的结构完整性,甚至促进了髓核组织的再生。这些发现为延缓IVDD和预防腰痛提供了一个有前景和实用的方法。

吴爱悯教授、周云龙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级硕士生陈其铸周豪,国科温州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钱秋萍为共同第一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第一通讯单位,国科温州研究院和温州医科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1216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93845, encodeId=c9ca21938456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a3562902d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椎间盘退变#</a> <a href='/topic/show?id=663f112408c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多酚纳米粒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2408, encryptionId=663f112408c5, topicName=多酚纳米粒子), TopicDto(id=62902, encryptionId=6a3562902da, topicName=椎间盘退变)],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r 18 12:11:15 CST 2024, time=2024-03-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DiscGenics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疗法,获得FDA快速通道指定

DiscGenics,一家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再生细胞的疗法,可缓解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疼痛和恢复功能,今天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研究性细胞疗法IDCT的快速通道指定,目前正在美国和日本的临床试验中评估其减少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相关的疼痛和残疾(DDD)的药效。

J Ethnopharmacol:三七皂苷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

探索三七皂苷(PNS)是否可能通过抑制髓核(NP)细胞的凋亡和氧化应激下ECM的降解来治疗椎间盘退变(IDD)。

中南大学邓幼文教授团队Bioact. Mater.:微环境响应型金属酚网络释放平台用于椎间盘退变治疗

该平台具有ROS清除、抗焦亡和促ECM再生的作用,可抑制髓核细胞焦亡的同时改善了局部微环境,从而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Spine:Kineflex-L和CHARITE装置具有相似效果

在美国,一些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置换术可达到腰椎融合术相似的临床疗效,甚至在某些参数上优于后者。并且,有研究认为,在相邻节段腰椎退变发生率上,腰椎间盘置换术是低的。然而,截止到目前,很少有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置换装置的的比较。 为了估计一种新型的腰椎间盘置换装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美国学者Richard等进行了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Kineflex-L和CHARITE装置术后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效果

Eur Spine J:激光汽化减压术后腰椎间盘髓核可再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症状轻者可以采用保守疗法,严重病例必须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二大类。长期以来,用开窗法和半椎板切除法摘除髓核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存在着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有可能产生脊柱不稳等缺点。只因为如此,医学界长期以来都在致力于探索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继化学溶解术、

Spine:T2定量MRI可用于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

腰椎间盘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结构单元,由纤维环与髓核组成。由于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其中髓核的退变较纤维环更明显,主要表现为水分含量的降低、蛋白多糖浓度的下降和成分的改变,其生物力学特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像学上也出现相应的表现。如何实现尽早地诊断出椎间盘的退变,关系到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MRI已逐渐成为椎间盘

Sci Rep:HCG18通过海绵miR-146a-5p和调节TRAF6的表达促进椎间盘退变的发展

椎间盘退变(IDD)与由于肥厚分化和钙化引起的髓核(NP)细胞的恶化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在IDD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生物信息学预测来鉴定调节IDD相关炎症因子microRNA-146a-5p(miR-146a-5p)表达的lncRNAs。结果表明,lncRNA HCG18作为内源海绵,通过直接结合miR-146a-5p,在NP细胞中下调mi

Spine J:脊柱侧弯术后胸椎平背是腰椎间盘退变危险因素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长期随访研究引起了研究者对手术技术,矫正率和退变的关注。由于融合节段远端邻近节段负荷过重,而引起早发的椎间盘退变。常见于不能恢复脊柱矢状平衡的后路内固定系统。 最近的一项脊柱侧弯手术后10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最易发生于融合节段很远的腰5第1间隙,不能归结于侧弯类型或腰椎及骨盆的矢状面参数。矢状面不平衡与椎间盘退变和临床疗效负相关。 为确定脊柱侧弯术后

Spine J:I型Modic改变会造成人群腰痛

横断面研究一般提示椎间盘退变与腰痛相关,然而,椎间盘退变似乎不影响腰痛效果。椎体终板的明显变化,称为Modic变,为椎体终板的炎性改变,与其它椎间盘退变类型相比,与腰痛的关系更为密切。Modic变仅在MRI上可见,X线上看不到,可累及终板全部及椎体。 Modic变主要位于腰椎远端,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年龄相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Modic变,

扬州大学陈昊、王辉辉等AHM:具有线粒体靶向效应的碳点-普鲁士蓝从ROS毒性微环境中挽救髓核细胞,以延缓椎间盘退变

扬州大学陈昊/王辉辉/固始县妇幼保健院骨科曹志鹏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利用TPP来修饰碳点-普鲁士蓝(CD-PB),合作开发了一种兼具线粒体靶向及高效抗氧化类酶活性的新型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