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北京安定医院探索静息态功能连接预测重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疗效

2024-10-09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重度抑郁症患者sgACC与FPN之间的功能连接可以有效预测12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较高的sgACC rsFC与治疗反应更佳相关,表明该功能连接可作为个体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重度抑郁症(MDD)是全球第二大致残性疾病,主要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然而,不同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约有40%到5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近年来,脑成像生物标志物被发现能预测治疗效果,其中前扣带回皮质(sgACC)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其与额顶网络(FPN)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可能与抗抑郁药物的反应有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sgACC的rsFC在预测MDD患者抗抑郁药物效果中的作用。

该研究从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招募了87名未接受药物治疗或治疗时间不足7天的MDD患者。患者在基线时进行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并接受了为期12周的艾司西酞普兰(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治疗后,患者被分为抑郁缓解组(RD组)和未缓解组(NRD组)。本研究采用以sgACC为种子点的体素全脑rsFC分析,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此外,建立了基于sgACC rsFC的预测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与L2惩罚项预测治疗效果,并使用10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对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删除前5个时间点、进行切片时序校正、运动校正及头动参数回归等操作。然后计算sgACC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采用Fisher's r-to-z变换来对相关系数进行标准化,并使用PCA降维以避免数据维度过高带来的模型不稳定问题。

两组患者在基线时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病程等人口学特征上无显著差异。RD组在治疗后12周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NRD组,表明治疗效果更好。功能连接分析显示,RD组在sgACC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及双侧下顶叶(IPL)之间的rsFC显著高于NRD组。此外,sgACC与这些区域的rsFC与HAMD-17评分的改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区域的功能连接越强,治疗效果越好。

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基线时的sgACC rsFC能够有效预测治疗效果,平均准确率为72.64%,平均AUC值为0.74,平均敏感度为0.70,平均特异性为0.82。在预测特征中,82.78%的预测体素位于FPN内,表明sgACC与FPN的功能连接在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中具有重要作用。

图1:RD 和 NRD 之间的 rsFC 分析结果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地评估了sgACC rsFC在MDD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预测作用。研究表明,sgACC与FPN之间较高的功能连接与更好的治疗反应相关,提示sgACC rsFC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MDD患者的药物疗效。这一发现为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有望通过此类神经生物学标志物提高抗抑郁药物的精准治疗效果。

原始出处:

Wang, Y., Wang, C., Zhou, J., et al. Contribution of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to prediction of antidepressant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4, 14:399.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4-03117-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9948, encodeId=b41a22299482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df586e533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艾司西酞普兰#</a> <a href='/topic/show?id=236a958195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重度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a91b119959c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静息态功能连接#</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6753, encryptionId=edf586e533d, topicName=艾司西酞普兰), TopicDto(id=95819, encryptionId=236a958195c, topicName=重度抑郁症), TopicDto(id=119959, encryptionId=a91b119959ca, topicName=静息态功能连接)],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Oct 09 13:46:55 CST 2024, time=2024-10-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MA Psychiatry: 有氧运动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焦虑患者

艾司西酞普兰对患有冠心病的焦虑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有氧运动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有益

Am J Psychiatry:高剂量抗抑郁药联合CBT治疗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可对患者的健康及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尽管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有效的,但许多老年患者要求进行强化治疗。此外,医学界对老年患者的维持治疗方案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近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网络版登载的一篇研究的结果显示,高剂量抗抑郁药联合C

J Alzheimers Dis:艾司西酞普兰不能改善抑郁性AD的情绪和认知

背景:有效治疗抑郁性阿尔茨海默氏病(AD)患者的方法较少。目的:调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AD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在这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及开放的,超过12周的探索性试验,纳入年龄超过50岁的AD患者,按照奥林的诊断标准定义抑郁症的患者。应用评估痴呆患者抑郁的康奈尔量表(CSDD),及其他的抑郁和认知量表进行重复。结果:对91名受试者进行了筛选,8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或

J Affect Disord:动脉自旋标记检测重度抑郁患者经6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

研究背景:少部分研究曾使用动脉自旋标记评估重度抑郁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然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期间局部脑血流量改变未被研究过。我们使用动脉自旋标记调查6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我们入组53例重度抑郁的患者和36例对照组进行动脉自旋标记检查(T1,基线)。病人然后接受6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其中27位再次接受扫描(T2)。我们使用选择好的感兴趣区来发现对照组和病人之间

J Psychopharmacol:更佳搭档:阿立哌唑让艾司西酞普兰更强大

临床前和临床证据表明,多巴胺和5-羟色胺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可以增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酞普兰的抗抑郁功效。考虑到这些药物之间可能的神经化学相互作用,目前的研究调查了阿立哌唑是否改变了艾司西酞普兰的享乐和精神运动效应。

NEJM:赛洛西宾vs艾司西酞普兰用于中重度抑郁治疗

在英国一般人群中,重度抑郁症(MDD)发病率约10%。目前,以艾司西酞普兰为代表的选择性血清素(serotonin)再吸收抑制剂是重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手段,但这些药物起效需要几周时间,部分患者对治疗无

Pharmacopsychia:在治疗抑郁症疼痛方面,文拉法辛是否比艾司西酞普兰和去甲替林更有效?

原因不明的疼痛躯体症状(UPPS)通常是由重度抑郁症患者报告的,约有50%-70%的抑郁症患者经历了不同原因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