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咽喉疼痛的影响

2024-09-03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拟观察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本研究拟观察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1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组(N组)和普通加强气管导管组(R组),每组58例。纳入标准:① 择期行腔镜甲状腺手术;② 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 ASA分级Ⅰ、Ⅱ级;④ 体重指数(BMI)18~30 kg/m2;⑤ 沟通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 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咽炎、咽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手术史;② 采用喉罩等其他通气装置。剔除标准:① 数据不全;② 插管次数≥2次;③ 术中误伤喉返神经;④ 术中中转开放手术。

N组使用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R组使用普通加强气管导管,其他麻醉方法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后0.5、6.0、24.0 h时静息及吞咽时咽喉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气管导管拔除后24 h内不良反应(POST、声音嘶哑、咳嗽、呛咳、呼吸困难)发生率及补救镇痛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BMI、ASA分级、麻醉时长、手术时长、气管插管通气总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图片

2.2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

与R组比较,N组术后24 h内POST发生率较高(P<0.05),声音嘶哑、呛咳发生率较低(P<0.05),补救镇痛例数较多(P<0.05)。见表2。

图片

2.3 两组患者各时点静息及吞咽时咽喉痛VAS疼痛评分比较

N组气管导管拔除后0.5、6.0 h静息及吞咽时咽喉痛VAS疼痛评分高于R组(均P<0.05,表3)。

图片
3 讨论图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R组比较,气管导管拔除后24 h内N组POST发生率较高,声音嘶哑、呛咳发生率较低,补救镇痛较多。

本研究结果发现,用普通气管导管的腔镜甲状腺手术POST发生率约37.9%,明显低于以往报道的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68.4%),可能与腔镜手术方式减少了颈部皮肤牵拉及咽喉部直接刺激有关,另外也与此类手术多选择甲状腺结节较小且多为单侧的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有关。

本研究发现,N组不仅在腔镜甲状腺手术拔管后0.5、6.0 h静息及吞咽时咽喉痛VAS疼痛评分高于R组,且气管导管拔除后24 h内POST发生率也高于R组,究其原因是术中行喉返神经监测时,需要不停地刺激声带,引起声带肌炎症、水肿,造成POST。本研究显示,N组声音嘶哑、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即采用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可以预防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其导管外径大于普通的气管导管,考虑到导管的粗细也是影响POST的因素之一,为了避免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中患者按照性别选择导管型号,女性均使用6.5#,男性均使用7.0#气管导管,本研究在同型号导管中,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比普通气管导管POST的发生率增加,对于使用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如对于女性而言,选择6.5#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与普通7.0#气管导管比较,是否增加咽喉痛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减轻喉返神经的损伤,减少术后声嘶、呛咳的发生,但POST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高于普通气管导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8):799-804 .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31024‑0108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926, encodeId=8c052223926b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39a638352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气管导管#</a> <a href='/topic/show?id=4f59853e77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腔镜甲状腺手术#</a> <a href='/topic/show?id=33361186890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喉返神经监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8689, encryptionId=333611868905, topicName=喉返神经监测), TopicDto(id=63835, encryptionId=239a6383520, topicName=气管导管), TopicDto(id=85377, encryptionId=4f59853e77b, topicName=腔镜甲状腺手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Sep 03 22:50:51 CST 2024, time=2024-09-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进行气管导管更换,麻醉医生需要注意了!

进行气管导管更换的设备和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医生个人的经验和偏好。例如可以在可视喉镜、换管器引导或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气管导管的更换。

手术技巧:重症医学科神经ICU巧用“两指紧扣法”保护病人气道

神经ICU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极其危重,常因病情需要建立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人工气道。临床上常在人工气道处加用人工鼻、封闭式吸痰管或使用机械通气,使得患者呼吸回路加重;由于导管系带过松、气管切口过大等原因导致其呼吸机管道牵拉或与气管成角,易诱发患者气管食管瘘,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隐患。因此,使患者气管导管保持中立位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n

食管癌手术气管导管选择与术后肺炎

研究食管癌手术中气管导管类型与术后肺炎关系,单腔管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双腔管,还分析了影响因素、结论意义及局限性。

加强型气管导管套囊处狭窄变形一例

患者,男,51岁。因“胸痛伴心慌、乏力2+年,加重4+个月”于2016年1月7日入院。

病态肥胖患者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

患者,女,53岁,身高165 cm,体质量97.5kg,BMI35.81kg/m2,因“头痛、头晕2d”入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拟在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患者入室时神志清楚,双侧瞳孔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V级,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给予治疗,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史及外伤手术史。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梳理常规气管导管七个结构细节以及六种特殊类型的气管导管

虽然每天都见,但你不一定仔细观察了解过它的构造和设计,今天我们就从一些细节重新认识一下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拔管的快捷指南

气管导管的拔管是麻醉中非常关键的阶段,相关并发症常见,有些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与困难气管插管相比,麻醉医生对气管拔管重要性的认识常常不足。必须规范气管拔管的策略和方法以降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气管拔管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初步计划;②拔管准备;③实施拔管;④拔管后处理(图1)。 图1 气管导管拔管流程图 初步计划 初步拔管计划应该在麻醉

俯卧位手术全麻苏醒期加强型气管导管部分断裂一例

患者,男,58岁,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髓核常规摘除术。既往体健,无酗酒史。麻醉诱导顺利,予喉镜明视下置入ID7.5mm加强型气管导管,导管深度22 cm,使用胶布固定,行机械通气,静-吸联合麻醉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