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Cardiology:脂蛋白(a)与斑块进展、低密度斑块和冠状动脉周围炎症的关系
2024-07-2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这些数据表明,从长期来看,Lp(a)水平升高对高风险、炎症性、易破裂斑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影响。
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JAMA Cardi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探讨Lp(a)水平与长期冠状动脉斑块进展、高危斑块和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炎症之间的关系。

该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99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按方案重复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CTA)成像,扫描间隔为10年。32例患者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被排除,研究人群为267例患者。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于2008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分析时间为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随访时采用异构体不敏感测定法测定Lp(a)。CCTA扫描通过先前验证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动脉粥样硬化成像-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究了Lp(a)与斑块体积百分比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临床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整。该研究的次要结局是基线和随访CCTA成像时出现低密度斑块和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衰减增加。

2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 (SD, 7.3)岁,男性占153例(57%)。Lp(a)水平为125 nmol/L或更高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体积百分比是前者的两倍(6.9% vs 3.0%;P=0.01),与Lp(a)水平低于125 nmol/L的患者相比。经其他危险因素调整后,在10年随访期间,Lp(a)水平每增加一倍,动脉粥样硬化体积百分比增加0.32% (95%CI为0.04-0.60)。Lp(a)水平每增加一倍,基线和随访时低密度斑块存在的比值比分别为1.23 (95%CI为1.00-1.51)和1.21 (95%CI为1.01-1.45)。基线和随访时,Lp(a)水平较高的患者右旋动脉和左前降支周围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衰减增加。
在这项长期前瞻性连续CCTA成像研究中,较高的Lp(a)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负担的进展增加、低密度非钙化斑块和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炎症的增加有关。这些数据表明,从长期来看,Lp(a)水平升高对高风险、炎症性、易破裂斑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影响。
原始出处:
Nick S. Nurmohamed, et al.Lipoprotein(a) and Long-Term Plaque Progression,Low-Density Plaque, and Pericoronary Inflammation. JAMA Cardiol.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fullarticle/282071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斑块进展# #脂蛋白(a)# #冠状动脉周围炎症#
89